浅议中药处方用名的规范性(1)
[摘要]中药处方是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辩证后所开具的医疗文书,是药剂人员调配药物和指导病人用药的依据。中药处方用名是否规范化直接关系到病人用药的安全有效性。目前临床医生处方用名使用不规范的现象非常普遍。笔者通过搜索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以“中药处方”、“中药处方用名”、“处方用名规范”等为关键字,查阅了近百篇文献,对各地中药处方用名的现状进行了整理,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建议,以期对中药处方用名的规范化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药; 中药处方; 处方用名规范
中药处方是中医师根据中医药理论,经过临床辩证论治,对患者进行治疗用药的凭证。它既是中医诊疗行为的医疗文书,又是药剂人员调剂工作的依据,具有法律性、经济性以及技术性等重要意义。中医处方的规范化程度体现了各医机构中医药服务的整体业务素质及管理水平[1]。
纵观整张处方,最重要的莫过于处方用名。所谓“处方用名”,是指中医处方中所用的具体饮片的特定名称。由于中药品种繁多,名称复杂,往往因为各地药材的命名差异,炮制手段不一,再加上医生临证处方书写不够确切,造成药房调配上的某些困难,产生一些本可以避免的差错,影响临床疗效,甚至于给患者机体造成损害。
, 百拇医药
1中药处方用名的现状
中药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大物博,自然环境复杂,中药资源极其丰富。据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中药资源有12 807种之多,绝大多数中药来自于植物和动物。其中药用植物为11 146种(约占87%),药用动物1 581种(约占12%)[2]。如今临床常用的中药约有800余种,绝大多数在历代本草中已有记载。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使得中药用命混乱现象严重,中药处方用名混乱。
11同药异名,同名异药
所谓同药异名,就是指同一味中药有几个别名,如中药大黄有生军、锦纹、将军等别名;金银花有双花、金花、银花、二花、二宝花等别名;牛蒡子有牛子、大力子、恶实等异名;甘草有粉草、甜草、国老等别名;黄连有味连、水连、云连、雅连、川连等别名[3]。
同名异药,则是指同一药名可以代表不同中药。例如金钱草,中国药典规定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新鲜或干枯全草,主产于四川。但是临床应用中,部分地区会将豆科植物广金钱、唇形科植物活血丹当做金钱草使用[45]。三者基原不同,药理作用也不一样。类似同名异物的还有很多,比如重楼与拳参的别名均为草河车等。
, 百拇医药
12古代典籍,記载粗略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典籍中记载粗略,使得古往今来许多根部有白色茸的植物被混用为白头翁。清代的吴其濬甚至得出这样的结论:“凡草之有白色毛者,以翁名之皆可。”这就造成了白头翁的药材来源多达20余种[6],大大增加了医生临床开方用药的难度。
13产地和品种混乱
处方上的某些药物会因产地与品种的不同而疗效不一,有些甚至会产生毒性。例如贝母,有川贝母、浙贝母之分。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川贝母性苦、甘、微寒,入肺、心二经,功能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可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咳,咯痰带血,瘰疬,乳痈,肺痈。浙贝母则是百合科草本植物浙贝母的地下鳞茎,性苦、寒,入肺、心二经,功能清肺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多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火郁结的咳嗽[7]。二者无论是品种产地,还是功效主治都有所不同。因此医生在临床开处方时,应明确注明中药饮片的产地和品种,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 百拇医药
14地区习用品种
医生在开处方的时候,应考虑到部分中药的地区习用品种。比如药典中明确规定,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但是湖北、江西地区习惯用蔷薇科委陵菜的干燥带根幼苗作为白头翁入药,而福建等地则用蔷薇科类植物翻白草的块根或全草[8]。就其所含的有效成分来说,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主要成分是三萜类皂苷和白头翁素,委陵菜的主要成分有抗坏血酸、蛋白质、脂肪类,而翻白草则主要含鞣质和黄酮类成分,三者在功效上有一定的差别[9]。
15入药部位交代不清
一些医生的处方中,所开中药名与药物自身不符。明明是以动植物的某一部分入药,但是药名的书写却用了该动植物的全名。比如唇形科植物紫苏,紫苏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紫苏梗能够理气、止痛、安胎;紫苏子能降气消痰、平喘和润肠。因为其临床疗效不同,因此2015年版《中国药典》对其进行了分别收载。医生在开具处方的时候,想要达到理气安胎的功效,如果单单写紫苏,那么药房可能会配给紫苏叶或者紫苏子,二者都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10]。
, http://www.100md.com
此外,由于文字的发展,现在的很多药名都是从古代传承过来的,因此沿用的依然是古代的意思,比如古代的“子”字,是有“果实”的意思,放在现在却仅仅指“种子”,范围缩小了。这样一来,牛蒡子本指牛蒡的果实,以现在的意思来看,就变成了牛蒡的种子。对于这种命不符实的药名,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组织专家进行及时修改[11]。
16炮制书写不够规范
中药炮制是利用不同的方法对药物进行处理,以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炮制所采取的方法不同,其炮制所得药物的临床疗效也有所不同。比如中药白术,健脾和胃使用炒白术或者焦白术,健脾止泻则使用土白术,用于利水消肿、固表止汗、风湿痹痛则使用生白术。由此可见,根据辩证施治的要求,选取恰当的炮制品十分重要。目前关于处方用名中炮制书写规范化的问题,大致分以下几条。
161未明确注明药物的炮制品一些医师开具处方的时候,在处方中不明确注明炮制规格,造成药房调配与医生给药目的不符,甚至出现相反的结果。例如一些医生的处方,只写黄芪二字。患者去拿药的时候,有些药房配给黄芪生品,有些药房则配付蜜炙品。古代医家在临床用药实践中认为,黄芪生品和蜜炙品的功效有所不同。补卫气、肺气、营气、气血时,黄芪宜生用;补中气、升阳举陷时黄芪宜蜜炙用[12]。, 百拇医药(李朝峰 张玉君 樊冬鹤 张孟捷 白雪 杨文华 戚姝娅)
[关键词]中药; 中药处方; 处方用名规范
中药处方是中医师根据中医药理论,经过临床辩证论治,对患者进行治疗用药的凭证。它既是中医诊疗行为的医疗文书,又是药剂人员调剂工作的依据,具有法律性、经济性以及技术性等重要意义。中医处方的规范化程度体现了各医机构中医药服务的整体业务素质及管理水平[1]。
纵观整张处方,最重要的莫过于处方用名。所谓“处方用名”,是指中医处方中所用的具体饮片的特定名称。由于中药品种繁多,名称复杂,往往因为各地药材的命名差异,炮制手段不一,再加上医生临证处方书写不够确切,造成药房调配上的某些困难,产生一些本可以避免的差错,影响临床疗效,甚至于给患者机体造成损害。
, 百拇医药
1中药处方用名的现状
中药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大物博,自然环境复杂,中药资源极其丰富。据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中药资源有12 807种之多,绝大多数中药来自于植物和动物。其中药用植物为11 146种(约占87%),药用动物1 581种(约占12%)[2]。如今临床常用的中药约有800余种,绝大多数在历代本草中已有记载。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使得中药用命混乱现象严重,中药处方用名混乱。
11同药异名,同名异药
所谓同药异名,就是指同一味中药有几个别名,如中药大黄有生军、锦纹、将军等别名;金银花有双花、金花、银花、二花、二宝花等别名;牛蒡子有牛子、大力子、恶实等异名;甘草有粉草、甜草、国老等别名;黄连有味连、水连、云连、雅连、川连等别名[3]。
同名异药,则是指同一药名可以代表不同中药。例如金钱草,中国药典规定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新鲜或干枯全草,主产于四川。但是临床应用中,部分地区会将豆科植物广金钱、唇形科植物活血丹当做金钱草使用[45]。三者基原不同,药理作用也不一样。类似同名异物的还有很多,比如重楼与拳参的别名均为草河车等。
, 百拇医药
12古代典籍,記载粗略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典籍中记载粗略,使得古往今来许多根部有白色茸的植物被混用为白头翁。清代的吴其濬甚至得出这样的结论:“凡草之有白色毛者,以翁名之皆可。”这就造成了白头翁的药材来源多达20余种[6],大大增加了医生临床开方用药的难度。
13产地和品种混乱
处方上的某些药物会因产地与品种的不同而疗效不一,有些甚至会产生毒性。例如贝母,有川贝母、浙贝母之分。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川贝母性苦、甘、微寒,入肺、心二经,功能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可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咳,咯痰带血,瘰疬,乳痈,肺痈。浙贝母则是百合科草本植物浙贝母的地下鳞茎,性苦、寒,入肺、心二经,功能清肺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多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火郁结的咳嗽[7]。二者无论是品种产地,还是功效主治都有所不同。因此医生在临床开处方时,应明确注明中药饮片的产地和品种,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 百拇医药
14地区习用品种
医生在开处方的时候,应考虑到部分中药的地区习用品种。比如药典中明确规定,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但是湖北、江西地区习惯用蔷薇科委陵菜的干燥带根幼苗作为白头翁入药,而福建等地则用蔷薇科类植物翻白草的块根或全草[8]。就其所含的有效成分来说,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主要成分是三萜类皂苷和白头翁素,委陵菜的主要成分有抗坏血酸、蛋白质、脂肪类,而翻白草则主要含鞣质和黄酮类成分,三者在功效上有一定的差别[9]。
15入药部位交代不清
一些医生的处方中,所开中药名与药物自身不符。明明是以动植物的某一部分入药,但是药名的书写却用了该动植物的全名。比如唇形科植物紫苏,紫苏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紫苏梗能够理气、止痛、安胎;紫苏子能降气消痰、平喘和润肠。因为其临床疗效不同,因此2015年版《中国药典》对其进行了分别收载。医生在开具处方的时候,想要达到理气安胎的功效,如果单单写紫苏,那么药房可能会配给紫苏叶或者紫苏子,二者都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10]。
, http://www.100md.com
此外,由于文字的发展,现在的很多药名都是从古代传承过来的,因此沿用的依然是古代的意思,比如古代的“子”字,是有“果实”的意思,放在现在却仅仅指“种子”,范围缩小了。这样一来,牛蒡子本指牛蒡的果实,以现在的意思来看,就变成了牛蒡的种子。对于这种命不符实的药名,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组织专家进行及时修改[11]。
16炮制书写不够规范
中药炮制是利用不同的方法对药物进行处理,以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炮制所采取的方法不同,其炮制所得药物的临床疗效也有所不同。比如中药白术,健脾和胃使用炒白术或者焦白术,健脾止泻则使用土白术,用于利水消肿、固表止汗、风湿痹痛则使用生白术。由此可见,根据辩证施治的要求,选取恰当的炮制品十分重要。目前关于处方用名中炮制书写规范化的问题,大致分以下几条。
161未明确注明药物的炮制品一些医师开具处方的时候,在处方中不明确注明炮制规格,造成药房调配与医生给药目的不符,甚至出现相反的结果。例如一些医生的处方,只写黄芪二字。患者去拿药的时候,有些药房配给黄芪生品,有些药房则配付蜜炙品。古代医家在临床用药实践中认为,黄芪生品和蜜炙品的功效有所不同。补卫气、肺气、营气、气血时,黄芪宜生用;补中气、升阳举陷时黄芪宜蜜炙用[12]。, 百拇医药(李朝峰 张玉君 樊冬鹤 张孟捷 白雪 杨文华 戚姝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