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7年第5期
编号:13002782
中药复方适度调节原理与中药复方新药转化中的药理学问题(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第5期
     中药药性理论是研究中药的性质、性能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有毒无毒等。 药物具有偏胜之性,是各种药物的一种基本特性,也是药物赖以治病的根本特性。清代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指出:“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生之地,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 现代研究认为,药性来自药物自身所含的有效成分、生物活性及其药理作用,与药物的品种、产地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值得注意的是,1992年高晓山主编《中药药性论》指出,尽管早在《圣济经》中就有专门的“药理篇”,但是由于现代医学中药理已经成为专科名称且使用广泛(现代中医药院校中广泛使用《中药药理学》教材),为了避免混淆,该书不称“药性理论”为“药理”[9]。故可认为,《中药药性论》中的“药性”二字,实为“药理”之意。该书中的“药性理论”实为“药理理论”。

    这里还要特别提到法象理论。法象理论兴盛于金元时期,是中医学用以探索中药作用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它把药物的复杂作用机制用其直观的自然属性加以解释,是从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 ......
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