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7年第5期
编号:13002779
中药复方适度调节原理与中药复方新药转化中的药理学问题(5)

     3.3.5 应当体现多靶点综合的效应增强机制 中药复方可只用于多种特定靶点受体、酶、离子通道、载体、核酸、免疫系统和基因等,表现出非单一物质基础、靶点或者信号通路复杂的多靶点网络综合(整合)效应,以及药-药(君臣佐使)之间以及药-机体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和生物分子网络机制,而非单一物质基础、靶点或者信号通路。

    3.3.6 中药复方新药相对安全,要关注微小毒性 传统中医药对“有毒中药”的毒性控制和科学应用具有特殊的中医思维模式和手段,从而在保证“有毒中药”确有疗效基础上的安全用药:成分有毒≠生药有毒(成分协同解毒),生药有毒≠饮片有毒(炮制解毒),饮片有毒≠复方有毒(配伍解毒),复方有毒≠制剂有毒(制备工艺解毒),制剂有毒≠临床应用有毒(用法用量、辨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以复方或者混合物入药的中药,大多具有典型的“微小毒性”和“综合毒性”特征,其成分的复杂性、易变性和现时研究手段、人们对其认知的程度,决定了仅依赖于现今常规毒理学测试手段尚远不能满足作为一个药物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的最低要求,也给临床安全用药带来一定风险。作者提出基于Microtox技术(微毒测试)的中药综合毒性方法 ......
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49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1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