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7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046235
中药质量标志物与“网通虹势”代谢规律(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5日 《中国中药杂志》2017年第12期
     1.1 Q-marker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目前中药复方物质基础虽尚未完整阐明,但已取得较大成果,出现了如霰弹理论、药物能量理论、疾病浓缩效应、功能组分、广义成分论、体内直接物质基础及超分子化学的作用 [3-6]等一系列理论和假说,从多角度、多层次阐述了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促进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发展。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亦发现中药成分代谢规律与化学药品有很大不同,中药成分群体内代谢过程可能存在“网通虹势”规律[7],这与中药Q-marker的概念有极大契合,原成分、代谢成分、成分之间的结合体均有可能是关系到中药质量标志的重要组成,单纯的成分-药效研究难免走入“唯成分论”的误区,而唯成分论必将脱离中医辨证论治、治则、治法、配伍规律等中医药核心内容,首先,单味中药即可视为一个小复方,若干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可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成分众多,不同种类的成分可能对应不同的药理效应,且成分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因此,选择何种成分或药理效应为指标才能代表整方就显得尤为关键[8]。其次,复方中药间的相互作用如七情、方药中的君臣佐使关系、组方配伍的多因素性可影响中药所包含成分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进而影响到中药药效物质的确定,而Q-marker的定义也明确指出: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体现组方配伍原则(如以君药为主,臣、佐、使药兼顾的原则)。再次,存在多峰现象(即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上出现2个或多个血药浓度峰),单体药物多峰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因为肠肝循环,多部位吸收,或其他再循环过程如胃肠循环、肠肠循环等[9]。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中药配伍的变异性和机体状态的不可预测性,给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带来许多问题,而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8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