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4)
32栽培药材的形态变化与很多药材类似,野生变家种之后药材形态发生变化。宽叶羌活较易繁殖,人工栽培面积较大,发现了栽培后药材形态发生改变,即须根大量形成而主根消失或者弱化;近几年羌活实生苗田间多批次多地点栽培示范也出现同样现象,主根弱化、须根大量形成。这种地下部分的形态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药材等级与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对羌活植株形态发育特别是根系发育的影响因子进行深入研究,寻求药材形态调控因子。
羌活实生苗移栽3年后药材中挥发油、羌活醇与异欧前胡素含量均可达到药典标准(一些地点的样品甚至只需要2年含量即可达到标准)。有意思的是,人工栽培的羌活药材的须根中挥发油、羌活醇与异欧前胡素含量还高于主根。按照传统商品形态来进行羌活商品药材的市场定价,须根多的羌活药材等级和价格最差,这对家种羌活药材明显不利也不合理。因此,对于羌活藥材的人工栽培,需要从2个方面来解决药材目前面临的问题才能实现产业化生产,一是通过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攻关途径,研究能否通过育种和栽培解决药材商品形态的问题;二是在保证药典标准的前提下,研究和制定羌活栽培药材的相关质量和等级标准。
33综合开发有待加强
羌活药材传统上只用主根(根茎),须根和大量地上部分生物量直接抛弃。作为高寒植物,羌活生长季短、生物量积累有限,这种使用方法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0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