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7年第16期
编号:13084300
基于肝毒性的雷公藤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第16期
     雷公藤引起的肝毒性机制复杂,其毒理学的研究尚不透彻,可能与氧化应激、肝细胞凋亡、P450酶系代谢异常和免疫性损伤有关。

    雷公藤甲素口服给予大鼠后血清ALT和AST明显升高,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Px)活性下降,Mei等[10]认为雷公藤甲素对大鼠肝脏的损伤作用是通过诱导氧化应激产生的。利用微阵列技术分析雷公藤引起小鼠肝毒性的基因表达变化情况,Chen等[11]发现雷公藤致小鼠肝毒性的机制可能与细胞过度凋亡有关。Xue X等[12]分别给予P450酶基因敲除(KO)小鼠和正常小鼠雷公藤多苷(TP),发现KO小鼠血液和肝组织内TP含量增高,血液内未检测到单羟基代谢物,说明P450酶的缺失阻止了TP在肝脏的代谢,增加了TP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毒性,造成肝毒性。周玲玲[13]用雷公藤复方配伍不同功效的药物,发现它们可以影响肝脏CYP450酶的含量,影响雷公藤体内(物质)的代谢过程,达到减毒的作用,侧面说明雷公藤肝毒性的产生与CYP450酶的代谢异常有关。此外,雷公藤原药或代谢产物可激发肝脏内免疫应答,引起免疫介导的肝毒性。丁虹等[14]腹腔给予小鼠雷公藤甲素后其急性肝损伤的机制与Kupffer细胞的激活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