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7年第19期
编号:13105720
藏药多刺绿绒蒿的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第19期
     分类学上,Cronquist系统和Takhtajan系统都建议将角茴香亚科、紫堇亚科从罂粟科里面剥离而成为独立的科,理由是角茴香亚科、紫堇亚科植物在形态上,特别是花的结构与罂粟亚科有显著差异,而且植物体无乳汁分泌。但是大部分的植物学家都认为应将罂粟亚科、角茴香亚科和紫堇亚科归于罂粟科下,其化学成分差异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岩黄连灵碱(8)此前只在紫堇亚科紫堇属植物岩黄连Corydalis saxicola中分离得到,郭志琴等[23]从多刺绿绒蒿中分离得到岩黄连灵碱(8),为绿绒蒿属和紫堇属,甚至为这2个亚科的系统分类提供了证据。另外从多刺绿绒蒿中首次发现五环三萜类31和32 2个成分能佐证此观点,因为31和32曾在罂粟亚科博落回属和紫堇亚科紫堇属被报道。可见化合物8,31和32进一步支持了紫堇亚科和罂粟亚科应同归于罂粟科下[23]

    黄酮类成分在绿绒蒿属类植物中的高含量与其生境密切相关。一方面可能出于植物个体的繁殖目的,多刺绿绒蒿同依赖动物传粉的其他高山植物一样,严酷的环境迫使其通过采取增加繁殖构件的资源分配、加大“广告”投入 ......
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