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新医学》 > 20091
编号:13781715
循证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康复中的新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日 《中国新医学》 20091
     [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271(2009)—01—090—02

    髋部骨折通常是指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股骨粗隆骨折,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的首要原因。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因此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越显得重要,对现代护理水平的要求也上了一个新台阶。而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求证据,用循证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它包括三个要素:①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证据;②护理人员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护理经验;③病人的需求和价值取向。这三个要素应有机结合起来,负责、审慎、明智地做出护理决策,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近几年来我科运用循证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58例,男115例,女躬例,年龄65~102岁,平均年龄70±2岁,股骨颈骨折10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1例,股骨粗隆骨折45例。股骨颈骨折18例空心钉内固定,7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股骨转子间骨折5例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术;股骨粗隆骨折有10例行DHS内周定。余50例选择保守治疗。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1.2.1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循证护理小组由病区护士长、责任护士及质控员共6名护士组成,2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均接受过循证护理知识的培训,具有一定的运用循证护理的能力。能掌握循证的实践程序及实施步骤,根据所提问题进行统的文献查询,以寻找来源于研究领域的实证,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实用性作出评价,确定护理方案。即提出问题、收集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证据的在评价。

    1.2.2 寻找循证支持 查阅大量的文献,据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人工髋关节学杂志及骨科康复护理学等对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做出评价。相关文献报道,随着人们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一切骨科手术的目的都是最大可能在恢复受伤肢体的功能,手术治疗只是治疗的开端,如何能合理。及时通过锻炼恢复患肢功能,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Seaf—klomp的研究表明:骨折发生8W内肢体功能下降,8W后至5个月内功能恢复迅速;Lin报道:髋部骨折术后头3个月是功能恢复最佳的时期,之后有下降的趋势,故术后适时的功能康复训练对减少并发症,恢复肌力及其协调性,使患髋功能达到最佳状态起着关键作用。Cooper报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后1年,仍有40%的患者不能独立行走,60%的患者存在至少一项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如穿衣、沐浴、购物等),27%的患者术后居住于护理院。Magaziner对59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调查发现,骨折后1年有20.3%的患者不能自行穿裤子。有89.9%的患者不能独立上楼梯。因此,术后鼓励老年人积极功能康复训练,有肪于减少并发症。并提高生存质量。及早恢复其伤前水平,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 百拇医药
    1.2.3 实施 根据患者髋部骨折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如股骨颈骨折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型假体),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DHS内固定。再根据骨折的不同时期进行正确有效的康复训练。

    1.2.3.1 心理护理 本组病例均属老年患者,他们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并且心理护理贯穿康复的全过程,心理护理是系统康复的重要环节,对病人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患者良好的心理是保证康复的重要因素。针对老年患者易孤独、忧虑、烦躁、紧张等心理特点进行如下护理。①关爱性护理:旨在调动病人积极的心理因素:情感支持,如陪伴、安慰或抚摸;协助进行日常活动;给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②根据患者接受能力而耐心讲解髋部骨折的治疗方法、正确体位、护理及康复的要点等。③与家属做好沟通,了解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对患者康复的期望。使患者克服不良的心理,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康复训练。

    1.2.3.2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本组病例均属高龄患者,而高龄患者髋部手术过程中,全身的凝血机制特别容易被激活,系统性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减弱,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滞缓及静脉损伤均可引起DVT形成。因此髋部手术宜轻柔,减少血管内壁损伤,在手术前后注意抬高患肢,鼓励患者足、踝运动,发挥小腿肌肉泵的作用,促进静脉血回流,在抬高患肢时,不要在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静脉回流。髋部手术前后遵医嘱予低分子肝素钠抗凝剂皮下注射1W左右,早期加强行股四头股等长收缩。尽量避免下肢静脉输液,选择静脉的分支输液时针宜细,操作力求一次成功,拔针后棉球按压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局部血栓形成,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途径给药者,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使用对静脉有刺激性的药物时更应注意,防止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重血栓形成。
, http://www.100md.com
    1.2.3.3 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 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锻炼时机与方法,患肢主要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髌骨被动活动和踝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以免长期固定造成股四头肌萎缩、粘连。髌骨粘连,膝周软组织粘连、挛缩和踝关节、足部其他关节僵硬等。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多因体质差而懒于活动,因此,每天要督促患者锻炼肢体功能,并给予指导和必要的协助。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不感疲劳为度。由此可见功能锻炼与康复训练对于髋部骨折患者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为防止长期卧床致肢体废用萎缩、肌力减退、关节僵硬挛缩,必须及早进行功能锻炼。锻炼方法正确,可预防对骨折端产生机械性刺激,有利于骨痂生长。应由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自觉主动活动。

    1.2.3.3.1 按照骨折愈合的病理分期进行锻炼 ①血肿机化演进期:伤后(6—8小时)~(2—3周)。术后1天即开始早期功能锻炼是伤肢康复的关键。早期活动的目的是保持关节的稳定性和肌肉的张力,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患者仰卧位,可把床摇起一般不>30度,患者感到舒适,指导活动患肢做股四头肌等长收舒缩和足背屈伸运动,还可辅以从下而上按摩患肢,促进血液循环、消肿、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每次5~10分钟,每日数次。②原始骨痂形成期:伤后3周一3个月,疼痛减轻、肿胀基本消退、骨痂逐渐形成。指导患者继续加强等长肌收缩,由被动变为主动。先把床头摇起45—60度,使患者舒适,观察无头晕、呕吐现象后,练习坐位,上、下床及患肢不负重站立练习,每次20~30分钟,每日4—5次,每次练习过程保持患肢轻度外展中立位。练习时家人及陪护人员应参与,一是可以帮助,二是使之掌握整个动作要领,三是保护患者,避免跌倒。打好出院后家庭训练及处理的基础。伤后5—6周,骨折有足够的骨痂时可扩大锻炼范围和力度。③骨痂改造塑形期:骨的原, 百拇医药(杨 霞)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