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小剂量普罗帕酮或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271(2009)—01—065—02
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射频和外科手术治疗因其技术难度大、费用高、并发症等原因,在临床难以普及,药物治疗仍是目前心房颤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最多是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本研究采用长期口服普罗帕酮或胺碘酮,评价其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就诊的患者,共入选s6例PAF患者,每次持续时间少于7日,可自行终止,男49例,女37例,年龄64.1±1.8(56—72)岁,病程30.2±12.2(2—12)月,其中55例合并高血压,28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8例,原因不明3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体重指数、心功能分级和高血压分级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F的诊断定义按1997年Gallagher提出的房颤分类方法。入选标准年龄>18岁,房颤经心电图证实,发作时间>2h,房颤者有相应的症状,如心悸、胸闷。排除急性心肌梗死、预激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房室或束支阻滞以及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罗帕酮组4l例,胺碘酮组45例。
, http://www.100md.com
1.2 实验方法
1.2.1 一般处理 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后,行胸部线光片、超声心动图和标准导联心电图。
1.2.2 给药方法 所有患者入选前常规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胺碘酮组,先给予胺碘酮(赛诺菲一安万特制药有限公司)200mg/次,3次/天;一周后改为200rag/次,2次/天;第三周时剂量调整为200mg/次,1次/天,以后维持此剂量。普罗帕酮组,给予晋罗帕酮(厂州自云山制药有限公司)150mg/次,3次/天。基础心脏病、控制血压及抗凝治疗同期进行。
1.2.3 随访 要求患者避免饮酒和情绪激动,进入研究的患者每2月门诊随访1次。服药期间如出现心悸、头晕则立即与医生联系,并就近做心电图和血压检查。研究期间若出现呕吐、腹泻等应查血钾水平。每6个月检查肝功能,行胸部X线透视和甲状腺功能1次。统计治疗后4个月、8个月和12个月时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观察期12个月。
, 百拇医药
1.2.4 终止观察标准 有下列标准之一终止观察:用药至12个月;房颤复发;低血压;ALT升高大于正常值的2倍;甲状腺功能不正常;Q-T间期大于0.5 s或出现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普罗帕酮组1例因发生急性心肌梗塞,胺碘酮组2例因不良反应未能坚持到研究终点,故可统计例数普罗帕酮组为40例,胺碘酮组为43例。
2.1 治疗后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的比较治疗后第4、8个月普罗帕酮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7.5%(35/40)、80%(32/40),胺碘酮组分别为88.4%(38/43)、81.4%(35/4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2个月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52.5%(21/40)、76.8%33/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6,P<0.05)。
, http://www.100md.com
2.2 不良反应 普罗帕酮组没有观察到临床上的副作用,胺碘酮组观察到2例,其中严重窦性心动过缓1例,肺问质纤维化1例,停药后恢复。两组均未出现尖端扭转性室速。
3 讨论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房颤)是一种以心房不协调活动而导致心房机械功能恶化为特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复杂,大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少数患者无可发现的心脏病。房颤可出现心悸、胸痛和呼吸困难等相应的症状、血流动力学紊乱及心动过速介导的心肌病,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体循环血栓栓塞。除了对基础心脏病和其他病因的治疗外,药物对房颤的治疗有3个主要策略:控制心室率、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以及预防栓塞性事件。保持窦性心律的好处有:①消除症状;②改善血流动力学;③减少血栓栓塞性事件;④消除或减轻心房电重构。本研究主要观察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影响。本研究发现,随访结束时,胺碘酮组有76.8%患者仍维持窦律,普罗帕酮组为52.5%,研究结果证实胺碘酮组较普罗帕酮组具有更好维持窦律的作用。房颤发作时会引起多种离子通道电流的改变,引起心房的电学重构。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普罗帕酮是强力的快速钠离子流和静息钙离子流阻滞剂,同时具有非特异性β受体阻断剂的结构,故有较弱的β受体阻滞和钙通道阻滞作用,应用于临床治疗PAF。胺碘酮对多个离子通道均有阻断作用,可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ERP);此外还可使L型钙通道表达下调恢复,进一步抑制电重构的产生。并且胺碘酮对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增加冠脉血流,降低心肌耗氧,减轻外周阻力,不影响心肌收缩性,故不加重心力衰竭,并对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明显。张义飞等Ⅲ证明胺碘酮不仅能较好地维持窦性心律,而且能够抑制心房心肌的重构。这可能是胺碘酮维持窦律作用优于普罗帕酮的原因。
长期口服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均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在随访中,胺碘酮组2例患者出现副作用,其中窦性心动过缓1例,肺间质纤维化1例,停药后均好转。这提示,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虽然具有潜在的副作用,但只要密切随访,仍能避免这一作用。, 百拇医药(娄 莉)
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射频和外科手术治疗因其技术难度大、费用高、并发症等原因,在临床难以普及,药物治疗仍是目前心房颤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最多是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本研究采用长期口服普罗帕酮或胺碘酮,评价其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就诊的患者,共入选s6例PAF患者,每次持续时间少于7日,可自行终止,男49例,女37例,年龄64.1±1.8(56—72)岁,病程30.2±12.2(2—12)月,其中55例合并高血压,28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8例,原因不明3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体重指数、心功能分级和高血压分级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F的诊断定义按1997年Gallagher提出的房颤分类方法。入选标准年龄>18岁,房颤经心电图证实,发作时间>2h,房颤者有相应的症状,如心悸、胸闷。排除急性心肌梗死、预激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房室或束支阻滞以及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罗帕酮组4l例,胺碘酮组45例。
, http://www.100md.com
1.2 实验方法
1.2.1 一般处理 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后,行胸部线光片、超声心动图和标准导联心电图。
1.2.2 给药方法 所有患者入选前常规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胺碘酮组,先给予胺碘酮(赛诺菲一安万特制药有限公司)200mg/次,3次/天;一周后改为200rag/次,2次/天;第三周时剂量调整为200mg/次,1次/天,以后维持此剂量。普罗帕酮组,给予晋罗帕酮(厂州自云山制药有限公司)150mg/次,3次/天。基础心脏病、控制血压及抗凝治疗同期进行。
1.2.3 随访 要求患者避免饮酒和情绪激动,进入研究的患者每2月门诊随访1次。服药期间如出现心悸、头晕则立即与医生联系,并就近做心电图和血压检查。研究期间若出现呕吐、腹泻等应查血钾水平。每6个月检查肝功能,行胸部X线透视和甲状腺功能1次。统计治疗后4个月、8个月和12个月时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观察期12个月。
, 百拇医药
1.2.4 终止观察标准 有下列标准之一终止观察:用药至12个月;房颤复发;低血压;ALT升高大于正常值的2倍;甲状腺功能不正常;Q-T间期大于0.5 s或出现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普罗帕酮组1例因发生急性心肌梗塞,胺碘酮组2例因不良反应未能坚持到研究终点,故可统计例数普罗帕酮组为40例,胺碘酮组为43例。
2.1 治疗后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的比较治疗后第4、8个月普罗帕酮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7.5%(35/40)、80%(32/40),胺碘酮组分别为88.4%(38/43)、81.4%(35/4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2个月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52.5%(21/40)、76.8%33/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6,P<0.05)。
, http://www.100md.com
2.2 不良反应 普罗帕酮组没有观察到临床上的副作用,胺碘酮组观察到2例,其中严重窦性心动过缓1例,肺问质纤维化1例,停药后恢复。两组均未出现尖端扭转性室速。
3 讨论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房颤)是一种以心房不协调活动而导致心房机械功能恶化为特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复杂,大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少数患者无可发现的心脏病。房颤可出现心悸、胸痛和呼吸困难等相应的症状、血流动力学紊乱及心动过速介导的心肌病,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体循环血栓栓塞。除了对基础心脏病和其他病因的治疗外,药物对房颤的治疗有3个主要策略:控制心室率、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以及预防栓塞性事件。保持窦性心律的好处有:①消除症状;②改善血流动力学;③减少血栓栓塞性事件;④消除或减轻心房电重构。本研究主要观察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影响。本研究发现,随访结束时,胺碘酮组有76.8%患者仍维持窦律,普罗帕酮组为52.5%,研究结果证实胺碘酮组较普罗帕酮组具有更好维持窦律的作用。房颤发作时会引起多种离子通道电流的改变,引起心房的电学重构。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普罗帕酮是强力的快速钠离子流和静息钙离子流阻滞剂,同时具有非特异性β受体阻断剂的结构,故有较弱的β受体阻滞和钙通道阻滞作用,应用于临床治疗PAF。胺碘酮对多个离子通道均有阻断作用,可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ERP);此外还可使L型钙通道表达下调恢复,进一步抑制电重构的产生。并且胺碘酮对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增加冠脉血流,降低心肌耗氧,减轻外周阻力,不影响心肌收缩性,故不加重心力衰竭,并对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明显。张义飞等Ⅲ证明胺碘酮不仅能较好地维持窦性心律,而且能够抑制心房心肌的重构。这可能是胺碘酮维持窦律作用优于普罗帕酮的原因。
长期口服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均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在随访中,胺碘酮组2例患者出现副作用,其中窦性心动过缓1例,肺间质纤维化1例,停药后均好转。这提示,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虽然具有潜在的副作用,但只要密切随访,仍能避免这一作用。, 百拇医药(娄 莉)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律失常 > 心房扑动(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