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新医学》 > 20097
编号:13781405
电影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日 《中国新医学》 20097
     丧,甚至导致严重的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因此,开展大学生人际关系健康教育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针对这一症状的大学生,选择《大学新生》、《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余晖时》等影片,这些影片能激发具有人际关系困扰的大学生模仿影片中人物角色,学习积极行为方式,促进其改变现状,发展健全人格,建立融洽人际关系,恢复真正自我。

    3.2针对信心缺乏、动力不足者 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以前曾是自己学校的佼佼者,但进人大学后,他们会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还有很多,于是心理上产生很大落差,难以调控,导致对自己信心不足,不接纳自我,对生活缺乏动力。这种症状较易于发生在大学低年级学生身上,为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重拾生活信心,可以选择《第一滴血》、《决战冰河》、《洛奇》、《阿甘正传》、《阿拉伯的劳伦斯》、《风雨哈佛路》、《小鞋子》等影片。这些影片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能给那些对生活没有信念,对自己没有信心,对未来没有追求的人以激励,帮助他们找回信念、树立生活目标,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理想。

    3.3针对心理抑郁者 内向的性格容易导致大学生形成抑郁人格特质,尤其是在他们的生活中遇到一些重大变故或者突发事故,如亲人丧亡、父母婚姻破裂等时,会给大学生心理带来严重危机,陷入忧郁的困境难以自拔。这种症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属于较为严重的情形,甚至会导致精神分裂症。这种症状,选择影片《美丽心灵》、《谈谈情跳跳舞》、《远大前程》、《廊桥遗梦》等,影片中人物个性、情感特征等能引起这部分大学生的强烈共鸣,并进而获得心理上的解放。

    3.4亲子关系不和者 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多年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可见,父母养育方式可以通过影响青少年的人格特征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作用。大学生群体普遍处于18—24岁这个年龄段,他们虽然在心理上趋于成熟,但心理上却很滞后,他们容易表现出青春期特有的那种叛逆情绪,跟父母之间存在严重隔阂,凡事不跟父母交流,时间愈长,他们与父母之间形成的无形矛盾愈激烈。这样,不利于大学生的正常社会化,也不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针对这种症状,选择《美丽人生》、《当幸福来敲门》、《父子》、《背起爸爸上学》等影片是治愈大学生的最佳处方。这种情形所不同之处在于,最好由父母与子女一起观看电影,通过这些影片,大学生能从影片主人公个性中学到正确的行为模式,并将其内化,达到行为与认知上的一致,有助于改善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同时,父母也能从影片中获得正确的子女教养方式,从而建构和谐亲子关系,为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百拇医药(徐选国 王 荣 栾 晶 黄 璐 李文颖 王 芳 姜 峰)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