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新医学》 > 20097
编号:13781401
宽恕心理的研究综述(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日 《中国新医学》 20097
     会易于得到宽恕,反之则很难获得宽恕。傅宏口’教授认为影响受害者做出宽恕决定的因素中,这是唯一一个能由侵犯者控制的因素。

    人际关系也对宽恕产生影响,特别是亲密、有义务责任的人际关系。有研究发现人际关系亲密程度与宽恕呈正相关,亲密关系的一方特别是有义务承担的一方会更容易宽恕对方。人们会倾向于宽恕自己比较亲密的人,如父母、家人、朋友等自己认为重要和关系要好的人。

    4宽恕对心理健康及群际关系的影响

    4.1宽恕与心理健康 在宽恕的最新研究动向中,宽恕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新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学者们专注于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宽恕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探讨怎样消除或减少因伤害、背叛、愤怒等负性情绪带来的痛苦。从生理机制方面讲,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宽恕与个体的身心健康有密切相关。宽恕自己和他人与抑郁症成负相关,也就是说易于宽恕的人患抑郁症的机率低。研究发现经常谴责他人的人患心脏病的机率高。
, http://www.100md.com
    王志琳等研究认为,个体通过宽恕自己和他人,以及要求和接受宽恕的频率,有助于减少个体的痛苦(愤怒、谴责及报复性思想和感受)时间,减少交感神经在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上的唤醒,从而降低疾病的风险。从社会机制方面讲,宽恕能够促进亲社会行为,可使人们具有安全感,积极的自我评价和乐观思想,有助于减少焦虑、恐惧、愤怒、沮丧、敌意及无助感产生的可能性。宽恕能够促进亲社会行为,也可以提高人们的社会支持系统。受害者对侵犯者的宽恕是一个从惊恐、愤怒、怨恨等复杂的负面情绪向正面情绪转变的过程。宽恕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就是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宽恕的干预有助于减少危及心理健康的因素。

    4.2宽恕与群际关系 宽恕作为一种积极的情绪,除了有助于心理健康,还在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冲突,面对伤害总是选择报复、惩罚、打击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国内研究者也多是关注大学生的人际宽恕护护人际关系的积极作用,但是Katz等提示,在某些人际关系状态下,当个体受到比较严重的肉体伤害时,宽恕反而有可能会纵容侵犯者的侵犯行为更为频繁的发生。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宽恕则间接成为人际关系危机的制造者。
, http://www.100md.com
    5总结与展望

    首先,在宽恕概念的界定上,迄今为之没有统一。西方研究者对宽恕给出的是操作性定义,国内研究者对宽恕的解释,多是基于对西方研究者的介绍。因此,宽恕的心理学研究若想在中国进一步深入发展,在概念的界定方面必须要统一、要明确。其次,在宽恕的三种研究方法方面,测量工具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其信度和效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再次,在影响宽恕的相关因素方面,西方研究者取得较多的成果,但国内还缺乏对各因素的实证研究分析,因此有待于对相关因素做深入的实证研究。最后,在宽恕与心理健康及群际关系方面,西方研究者多是基于临床医学方面的研究,而国内研究者虽然做了大量的综述,但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支持。

    基于以上分析总结,我们可以确定,在未来的宽恕心理学研究领域中,仍有很大的深入研究和发展空间。在概念的统一、研究方法的完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心理健康及群际关系的实证研究等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对其进行本土化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施剑莉 刁山菊 王俊峰)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