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新医学》 > 20097
编号:13781431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及对策探析(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日 《中国新医学》 20097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贫困大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加,他们由于经济的困窘、学习及生活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困惑,容易导致心理方面的负性变化,进而影响他们正常适应和自我发展。在关注贫困大学生经济贫困的同时,充分关注其“心理贫困”,这对贫困大学生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对策

    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一贫困大学生。所谓贫困大学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他们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经济贫困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和高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确保贫困大学生安心就学。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贫困大学生出现的另一种贫困—心理贫困,即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的压力所导致的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负性变化。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是隐性的,其危害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稳定和个人的成才。
, 百拇医药
    1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主要表现

    作为贫困大学生,面对经济的困窘、学业的压力,加上内心的冲突与元助,致使原有的心理负担与思想包袱加剧,极易产生心理失衡。

    1,1过强的自尊心与过度的自卑感交织并存 过强的自尊心与过度的自卑感交织并存,是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一个典型表现。贫困生大多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他们接受的教育和个人综合素质等与其他学生存在差距,这使其总有自惭形秽的感觉,贫困生在社会上也常因“寒酸”而备受歧视。凡此种种,使他们敏感脆弱的心灵受到极大刺激,情绪低落,形成自卑心理。而另一方面,作为自我意识逐渐成熟的个体,他们又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总是小心翼翼地去维护自尊,掩饰自卑,渴望交友但又不轻易地将内心世界透露给别人,常感到不被别人理解、拒绝别人的善意帮助。他们中很多人比较敏感、多疑,经常人们一句不经意的玩笑或行为就会深深地刺伤他们的心灵。他们就这样纠缠在自卑与自尊交织的网中,无法脱身。
, 百拇医药
    1,2性格孤僻,心理封闭 相当一部分贫困生的性格都比较内向,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自我封闭的特点。作为大学生,贫困生的心理正逐步走向成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希望得到周围环境支持的心理需求,但由于贫困的原因和自尊的需要,他们常将自己的心理封闭起来,对矛盾和挫折更多选择的是逃避,这种自我封闭与对人际交往的渴望之间的矛盾使他们的身心极大受损,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具体表现为他们不太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不太愿意和别人进行沟通,在面对困难时也不愿意求助老师、同学和他人的帮助,往往自己独自承担。长期的这种心理负担,如若得不到积极的调释和疏导,将其深埋内心,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抑郁。

    1,3情绪忧郁,内心焦虑 情绪忧郁,内心焦虑是贫困大学生典型的情绪表现,主要体现为长期处于情绪低落,心理紧张焦虑的状态。造成贫困生焦虑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经济上的贫困、学业上的竞争、情感上的压抑、生活上的窘迫、对成功的急迫追求,人际关系上的不谐调等。于是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自我认同感受降低,造成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这又加深了他们的焦虑。这种过度或持久的焦虑体验会严重损害他们的正常心理活动,导致心理疾病,从而严重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
, 百拇医药
    2导致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分析

    心理贫困是物质贫困的延续,部分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而出现心理贫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既有来自经济的窘迫、社会文化中不良因素的影响等外部原因,也有来自贫困大学生较差的心理素质这个内部原因。

    2,1经济窘迫已成为大多数贫困生的巨大心理压力 我国普通高校的学生按每人每年学费5000元计算,加上生活费及其他开支,每年每个大学生的花费近万元,完成大学学业大致需3~4万元左右,难以承受的学费及生活费用无疑是贫困生巨大的精神负担。由于经济窘迫,许多贫困大学生生活俭朴、省吃俭用,他们在校期间总是拼命学习,希望可以获得高级别的奖学金,同时也努力寻求机会打工挣钱,但又担心打工会影响到自己学习成绩下降,于是他们经常处于一种想打工又怕耽误学习,想学习又需要打工挣钱的矛盾冲突之中。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学校园中不时兴起多种多样的消费热点,在不断地刺激着学生的消费欲望和消费心理,也使原本就囊中羞涩的贫困生无形中增添了几许烦恼。这些无法解除的心理冲突和烦恼,久而久之,使贫困生在个性与人格上发生改变,极易产生负性变化。
, 百拇医药
    2,2社会文化的不良因素加剧了贫困生的心理干扰 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金钱至上”等不良文化的影响,以及大学生中不时兴起的各种各样的消费热点,加剧了贫困生对金钱的渴望,使他们更加看重物质利益的作用。与周围环境相比,贫困生会觉得自己特别寒掺,导致心理失衡,也制约着贫困生的自主、自强、自信、自尊心理的培育。

    2,3较差的心理素质是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贫困的主要原因 虽然贫困生的心理素质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呈现出较低水平,但贫困生是否会产生心理贫困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心理素质。部分贫困生心理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①自我意识水平不高,容易发生自我评价偏差。这种偏差一方面表现为自我评价偏低,贫困生感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另一方面表现为自我评价偏高,部分贫困生拥有过强的自尊心,且敏感、多疑。②由于人格特质的不完善,贫困生容易产生抑郁情绪。贫困生在人格特质上更多表现为内向、孤僻、情绪化、活动参与程度较低、难以集中精力做事等。③面临挫折时,贫困生容易采取消极的心理防御方式。当一个人遭受挫折时,常会调动自身心理防御和心理调节机制来维持心理平衡。而贫困生在面对挫折,他们往往采用压抑、投射等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来应对挫折,虽然这种防御机制能够暂时缓解心理的矛盾和冲突,但也容易形成逃避、退缩等习惯的应对挫折的方式和各种心理问题。
, 百拇医药
    3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问题的对策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困难,引发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面对贫困生的实际情况,高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更应当重视帮助他们从心理上脱贫,最大限度地降低贫困对其心理的不良影响,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3,1针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 针对贫困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学校应加强思想教育引导,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分析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对自己的将来树立信心和希望,勇敢面对人生挑战。其次,辅导员、院系老师要密切注意贫困生的日常行为和情绪变化,通过与贫困生的谈心、与其他学生的谈话等从多个方面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状况。第三,高校的学生管理、团委、宣传等部门要加强合作,, 百拇医药(谈 璇)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