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新医学》 > 20097
编号:13781402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的述评(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日 《中国新医学》 20097
     的任务就是公开与投射性认同相关的元信息传递。例如依赖的投射性认同在沟通中包含了“照顾我”或“告诉我做什么”的信息,这时公开的元信息是“否则我就会死亡”。只有获得这个与个案的投射性认同相关的元信息的直观清楚表达,才能进入下个治疗阶段。此时如果元信息传递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或躲躲藏藏,那么治疗就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

    2.3面质 当个案的投射性认同中的元信息浮出表面,即隐藏在投射性认同中微妙且模糊的信息现在变成清晰的了,治疗师就能够与个案进行实质性的互动了,治疗师可以用一种直接且强有力的方式来面质个案的病理。简单的说,正确的治疗回应就是说“不”,就是向个案明确的传达治疗师不愿意参与并拒绝。这是面质治疗阶段的关键,不过面质但不能伤人,这时需要让个案明白并理解治疗师拒绝的只是投射性认同而不是个案本人,治疗师在治疗刚开始许下的承诺在此刻依然存在并且依然一如既往的关心个案。治疗师此时不要因为担心个案会过于伤心或停止治疗而放弃努力,如果这样只会使个案的病理行为继续存在而无法从这种病理行为的驱力中解脱出来。这一阶段进行的是一系列困难的交换,治疗师和个案一起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但是在治疗的最后,个案和治疗师都会有一种解放的感觉。面质使关系得以澄清,个案开始意识到与治疗师建立的不良方式已经行不通,接下来个案病理行为的驱力强度比以前弱了,并且开始以一种新方式与治疗师来往了。“治疗师一个案”关系的转变标志着治疗的第四阶段的开始。
, 百拇医药
    2.4结束 这是一个重新审视整个治疗过程的阶段。治疗师要向个案提供让其审视自身投射性认同对他人影响的机会,使个案对自己与他人建立关系的不当模式的病因有更深入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早期客体关系的影响。

    这一阶段的主要治疗目标是向个案提供别人是如何感知和理解自身的重要信息。同时,让个案了解自己的人际操控是如何影响了别人,让个案去体验自己和他人在公开关系中的感觉。或许个案有生以来第一次体验到不必设防或不借助操控就能与他人产生互动,或许个体第一次真正体会到拥有一个朋友意味着什么。个案认识到开放和坦白的关系不会隐含着危险或拒绝及这种关系真正的内涵。个案的这种转变是一个内化过程的开始,这种内化过程在很多方面与投射性认同的力量相抗衡,经历过这一过程的个案会发现这种体验的冲击力量非常强大。当个案放弃了原有的投射性方式,感到好像卸下了千斤重担并开始以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人际关系。

    在客体关系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不仅要帮助个案处理内在客体,还要在治疗过程中充当其中的一个客体。通过个案的投射性幻想成为个案内在世界中一名强新的有力的客体,因而就成为个案内在的反抗力量,这股力量使得个案能够战胜先前存在的破坏性的客体关系。在治疗结束后,当个案再次遇到问题或麻烦时,个案便会在内心里回忆过去的治疗情境或过程,想象如果治疗师与他在一起会如何帮助他。
, 百拇医药
    3启示

    目前我国关于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的研究很少,我们要加强对这种治疗方法的学习和应用。客体关系理论以新的观点影响了当代的临床治疗,是一种新的心理治疗趋向。强调儿童与抚养者的早期互动会被孩子内化为人生体验,进而影响其成年后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治疗师就是从人际关系的层面来理解个案的心理病理现象并进行治疗的。

    研究儿童早期心理成长的客体关系理论同样能够指导和帮助我国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同时,它也引发了我们对当前国内社会问题的重新思考,为了改善和避免个体的适应障碍、病态人格以及不良人际关系衍生的社会问题,我们要更加关爱汶川地震的孤儿和家庭危机中的单亲孩子,更加重视儿童早期的人格发展,把他们作为以后我们研究关注的重点。同时,借鉴西方的理论与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该理论来指导实践。本文初探了客体关系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希望能对国内积极的开展相关领域的心理治疗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百拇医药(刁山菊 施剑莉 方双虎)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