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编者按:新教材在吸收了大量新课文的同时,也保留了许多优秀的经典篇章。本期刊登《白杨礼赞》《项脊轩志》《读〈伊索寓言〉》三篇教学设计,试图为教师们提供一个浅文深教、旧文新教的参考。教学设想
《白杨礼赞》是一篇咏物抒怀的散文,表面写树,实则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精彩段落,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进行阅读迁移。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
2.体会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效果。
3.感受抗日军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方法 自主研读,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我们欣赏过“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的柳韵,瞻仰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姿,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影。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
二、破题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家,创作了《林家铺子》《子夜》《春蚕》《秋收》《残冬》等小说。在这篇散文里,茅盾把视线投向了白杨这种在西北高原极为常见的树。“礼”是敬礼、致敬,“白杨礼赞”是宾语前置,实际上是“礼赞白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