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内容辨正
一、语文教学内容的认识误区1.理论误区
(1)忽略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没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问题来看待,这是语文教育研究界长期缺乏课程意识的表现。语文教育研究与实践联系最紧密的两个问题是“教什么”(教学内容)和“怎样教”(教学方法)。长期以来,我们把热情倾注在“怎样教”上,热衷于方法、模式的探讨和创新。对“教什么”即教学内容的问题相对忽视,有人甚至认为没有必要研究这一问题。这种心态的表现就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深究起来,这种状态与我国长期以来的集中、集权的课程政策和课程体制有关:大纲统一订制,教材统一编写,“教什么”的问题在这个前提下似乎已经解决了,研究者在课程问题上说不上话,实践者也懒得考虑。
(2)混淆了语文教学内容和语文教材的区别,把二者等同,即在人们的意识里,语文教学内容就是语文教材,教语文就是教教材,而语文教材又表现为一篇篇的课文,所以,教语文就是教课文。
2.实践误区
由于缺乏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论研究,人们免不了产生模糊认识。在一些日常的教研活动乃至全国性的教学比赛活动中,专家们的评课主要从教学方法出发,很少涉及教学内容。教师对教学内容认识的模糊,导致他们在教学中处理教学内容时的盲目、被动(与教参亦步亦趋)和随意(完全凭个人兴趣和个人知识)。教学内容处理上的随意使一些语文课根本就没有“语文味”,不像语文课。
李海林先生曾举过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位老师教《一面》,整堂课就是讨论“青年工人在内山书店遇到了鲁迅先生和鲁迅先生赠给他书的这件事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显然,这堂语文课是有问题的,但它的问题不在教学方法上,而在教学内容的不恰当上:他没有把《一面》作为“语文”的例子,而是作为“哲学”的例子了。这不是一堂真正的语文课,而是一堂哲学常识课,从根本上讲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是与语文教学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究其思想根源,在于这位教师把语文教学等同于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两个方面都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1〕
这个例子虽然有点极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7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