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年教育》 > 2016年第9期
编号:581596
“ 心 入”与“ 情 入”(下)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0月27日 老年教育 2016年第9期
蒋兆和,扎根,齐白石,齐白石乡心有路通,蒋兆和体民生衷曲,拆除“心”的围墙
     □刘曦林

    “ 心 入”与“ 情 入”(下)

    □刘曦林

    四、齐白石乡心有路通

    另一种情况,即自发生根者。艺术家在从事艺术创作之前,以至后期创作之中,作为人民的一分子,自然而然地在社会里生存,在大自然里生息,并不明确掌握生活与创作的必然联系规律,但他由此获得的人生体验和自然信息,却成为他日后创作生涯里转化为艺术信息的丰厚储备。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齐白石、蒋兆和,可谓这种自发扎根于生活的例证。在某种意义上,这种自发性,更接近本真,艺术表现会更自然与真诚。当然,有自发之根,再自觉寻源则知之更深。

    齐白石确是“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他的画如白居易的诗,老妪村童均可解读,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是乡巴佬,就是个老农民,更自称“湘上老农”,一辈子不失农人本色。其衰年变法的动因,自谓受黄瘿瓢、吴昌硕影响,“自创红花墨叶一派”,究其内美、内因,却与农民本质、家乡情怀极为相关。其实,齐翁变法之际,正是客久思乡最切之时,并以之刊于印,记入诗,寄于画。印如“望白石家山难舍”“故里山花此时开也”;诗如“饱谙尘世味,夜夜梦星塘”“此时正是梅开际,老屋檐前花有无”;题《牧牛图》诗“祖母闻铃心始欢,也曾总角牧牛还。儿孙照样耕春雨,老对犁锄汗满颜。”更有为“不论白菜为菜之王”鸣不平,“以农器谱传吾子孙”之美谈,皆可证齐翁不忘农人本色,“心入”“情入”乡思之浓。在他艺术上走投无路之时,众皆知陈师曾、陈半丁伸出了援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