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年教育》 > 2017年第2期
编号:581417
气韵生动的追求(二)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8日 老年教育 2017年第2期
     □ 郭子绪

    气韵生动的追求(二)

    □ 郭子绪

    可见,气韵在书画作品中的表现,清、虚是“韵”的存生根本。明顾凝远《画引》中谓:“气韵或在境中,也在境外。”清恽格《南田画跋》中谓:“古人用心,在无笔墨处。”“用笔时须笔笔虚,虚则意灵。灵则无些滞迹。不滞则神气浑然……夫笔尽而意无穷,虚之谓也。”戴醇士《题画偶录》中说:“笔墨在景象之外;气韵又在笔墨之外。然则境象笔墨之外,当别有画在。”这都是说的以虚、无见气韵。这是中国书画艺术一直非常重视的表现原则。虚则为清、静、远、幽之本,无画处则引人更多联想,给读者留下再创造的余地。所以有“作画惟空境最难”(周亮工《读画录》)之语出。而清笪重光《画筌》中所说的“真境现时,岂关多笔?眼光收处,不在全图”及“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其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瘤。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都是对“虚”“无”的强调。由虚无而见气韵,是中国书画的极致,也是庄子的艺术精神。劲利而生骨,虚和以取韵。由此可知韵之来处。书法中的韵味,在虚和中诞生。首先是运笔的虚和,而运笔的虚和来自指腕的虚和,指腕的虚和来自心性的虚和。所谓虚和,即如那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像。因此,在学习书法时,必须考虑追求某种风格、某种情调、某种境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