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年教育》 > 2018年第3期
编号:580926
两汉名碑注译——祀三公山碑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31日 老年教育 2018年第3期
祭坛,恒山,常山,概述,碑文,注释,译文
     □ 滕西奇

    【概 述】

    《祀三公山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称《大三公山碑》,刻于东汉元初四年(117年)。碑高228厘米,宽96厘米。无碑额。碑文隶书10行,每行约20字不等。(见图5)

    《祀三公山碑》,记述了常山相冯君建庙设坛祭祀三公山为民祈福之事。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元氏县令关西王治岐“得此刻在城外野坡”。现存河北省元氏县封龙山下。

    《祀三公山碑》,对后世影响较大,赵之谦、邓石如、齐白石等均得惠于此碑。元代吾丘衍评此碑道:“多用隶法,似乎不精,然甚有汉意。”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说:“此刻虽是篆书,乃是由篆入隶之渐,减篆之萦折为隶之径直。”方朔在《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中说:“乍阅之下有似《石鼓文》,有似《泰山》《琅琊台石刻》,然结构有圆亦有方,有长行下垂,亦有斜直偏拂。细阅之下,隶也,非篆也,亦非徒隶也,乃由篆而趋于隶之渐也。前之《地节买山石刻》《五凤二年石刻》《开通褒斜道石刻》,后之《延光残碑》《敦煌纪功碑》《武氏祠画像题字》《李苞开通阁道题名》莫不各有其意。仅能作隶者,不能为此书也;仅能作篆者,亦不能为此之书也。必得二体兼通,乃能一家独擅……三公山碑亦篆隶中之别调已。”刘熙载《艺概》说:“《祀三公山碑》篆之变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7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