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年教育》 > 2022年第4期
编号:578721
浅谈黄士陵篆刻对汉金文的取法与借鉴
http://www.100md.com 2022年5月20日 老年教育 2022年第4期
印面,赵之谦,对“印从书出”“印外求印”的追求,以汉金文入印,与同时代印学家相比,取法独特
     □李秋波

    黄士陵(1849-1908),字牧甫(一作穆甫、穆父),以牧甫名世,号倦叟,别号黟山人、黟山病叟等,安徽黟县人。其幼承家学,读书、写字、制印、绘画并举,年方二十就已成为家乡的知名人物。在篆刻艺术方面,他突破了笼罩艺坛的皖、浙两大流派,创立了独具一格的“黟山派”,成为清代印坛的一代宗师。其一生与许多金石学家有过交往,并进入国子监读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其篆刻艺术能广泛摄取金石文字提供了素材。

    一、对“印从书出”“印外求印”的追求

    黄士陵篆刻艺术的形成受其时代的影响。从邓石如以书法入印开始,印人们将目光转向书法;到了赵之谦,又把目光拓展到战国钱币、秦汉碑版、权诏、镜铭等文字;吴昌硕更是广及封泥、砖瓦。可见,邓石如之后,杰出的篆刻家大抵都是遵从“印从书出”之路。这种不可遏制的艺术学习潮流,促进了黄士陵在印学思想上的追求,并将其进一步发展与阐释,为以后的篆刻创作之路作了更好的铺垫。

    二、以汉金文入印

    黄士陵在悉心探索“印从书出”和“印外求印”理论意义的同时,大胆尝试把吉金文字入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