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药物与人·相约健康》 > 2008年第7期
编号:11622178
漫谈“冬病夏治”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1日 《药物与人·相约健康》 2008年第7期
     夏季阳气最旺盛

    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人体,而人体也反映出相应的生理病理变化。自然界在一年中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人体也相应地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现代的时间医学、气象医学也有这方面的内容。遇冷就咳喘气急打喷嚏、遇凉则腹痛腹泻大便稀、遇寒就背肩腿痛步难移等冬季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与患者的机体阳气虚弱,特别是脾脏的阳气不足、运化水谷的能力减弱、造成痰湿停留体内、水饮内伏密切相关。冬天天气寒冷,人体阳气相对不足,故入冬就容易发病。

    夏天天气炎热,人体阳气相应旺盛,脾脏的功能在长夏最旺,痰湿水饮易消,所以疾病就容易缓解或消除。因为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人体阳气相应最旺盛、脾脏主令的时候,所以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 百拇医药
    冬病夏治的概念

    当人体的正气虚弱,阳气不足时所致的患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常常会在寒冷的冬季因感受风寒而诱发或加重,故称“冬病”。当炎热的夏季时这些疾病会不发病或明显减轻,而在此时补充人体的阳气,祛除体内潜伏的寒邪,使机体的脏腑阴阳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故称“夏治”。

    具体说来,冬病夏治,就是将某些在气候寒冷的冬季易于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冻疮、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痛)在炎热的夏季进行治疗,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疗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此时用药物内服、外敷、薰洗、灸疗、食疗等适当的方法扶养阳气,使自然界的阳气、人体自身的阳气和药物的性能共同发挥作用,以纠正人体阳气虚弱状态,消除体内留伏的痰湿水饮,进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不治已病治未病
, 百拇医药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意思是说四季阴阳之气的变化(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是自然界万物生长繁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根本,所以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在春夏两季要特别注意调养自己的阳气,而秋冬两季要特别注意保养自己的阴精,以适应自然界四季阴阳变化的规律。

    根据阴阳学说,一年的气候变化中的“冬至”与“夏至”是阴阳转化重要转折点。“冬至一阳生”,从“冬至”这一天开始,阳气开始复生,阴气开始消退,自然界的主要表现是黑夜渐少,白昼增多,天气逐渐变暖;“夏至一阴生”,从“夏至”这一天开始,阴气开始复生,阳气开始消退,自然界的主要表现是白昼渐少,黑夜增多,天气逐渐变寒。

    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一些冬季易发作的疾病多为阳气不足所致的疾病,当寒冷的季节来临,阴寒偏盛的时候发病,所以在夏季阳气升发的时候,应用辛温类的药物增补人体的阳气以祛除阴寒所致的疾病,故能得到较好的疗效。
, 百拇医药
    另外,夏季天气炎热,人体的腠理疏松开泄,经络通达便于药物吸收利用,经穴位敷贴等方法可起到“缓治其本”,“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治疗效果。

    现代医学的研究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人体皮肤的角质层含水量与环境相对湿度有密切的关系,药物敷贴,可使局部形成一种汗液难以蒸发扩散的密闭状态,使角质层的含水量从5%~10%增至50%,角质层经水合作用后,可膨胀成多孔状态,易于药物穿透,且一般药物如能通过表皮,都易于被真皮吸收。

    炎热的夏季人体皮肤的毛细血管中血液循环旺盛,汗腺开放,也有利于皮肤对药物的吸收,使皮肤给药较快地进入全身的血液循环,并且皮肤层有一定的储存作用,使药物的吸收平缓,避免了口服或注射给药中时间一—血液曲线上表现出的峰谷现象皮肤贴敷中药,还可以避免口服药经消化道及肝脏首过效应等因素的影响,能充分地发挥药物的作用。

, 百拇医药     现代医学研究也认为穴位与脏腑有一定的相对特异性。有人研究证实,伏天用药与冬季用药的有效率分别为96.9%和66.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伏天组治疗前后的免疫学指标改善优于冬令组。说明夏季用药可使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生物学效价明显上升,达到“冬病夏治”的治疗目的。

    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主要方法是:

    1.中药内服:即“三伏补”,须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如冬季咳喘气急等病症常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六君子汤以温阳健脾,化饮消痰;遇冷喷嚏、反复感冒等病症常用扶正散、玉屏风散或颗粒以补肺益气,扶正固表;遇凉腹痛便稀等病症常用理中汤或附子理中丸以温运脾阳,燥湿散寒;肾阳不足者可用金匮肾气丸,等等。

    2.中药外敷:即“三伏贴”,如防治腹痛腹泻常用保健兜肚,或用肉桂、吴茱萸、高良姜、荜茇、丁香等研末敷于神阙的敷脐法;防治咳喘性疾病常用清代张璐《张氏医通》所载的白芥子涂法,取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匀,制成药饼,贴前再取麝香放在药饼中央,于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最好是一天当中阳气最旺的中午)各贴一次,连贴三年或更长时间。
, 百拇医药
    每次辨证选取肺俞、膏肓、脾俞、神阙等穴位,贴后保留2小时左右,有灼热疼痛者时间宜短,有微痒舒适感者时间可长。有皮肤起泡者要避免感染,可请医生处理。其他改进的涂法原理与此大致相同。

    3.针灸:即“三伏针”或“三伏灸”,辨证选取大椎、肺俞、膏肓等穴位进行灸疗或针法,防治关节疼痛、背痛肩痛四肢痛等。

    4.其他:有药液浸泡防治冻疮,穴位注射防治咳喘,按摩推拿等多种方法。

    冬病夏治的注意事项

    冬病夏治说起来比较简单,但实际操作时,如果一些细节上照顾不到,会给疗效打折扣,甚至产生相反的作用,所以也要多加注意。

    1.外敷伏天膏的患者,一般在贴膏药后4~8小时后,局部会感到灼热难忍,此时应当即刻将膏药揭除。
, 百拇医药
    2.直接针灸的患者,在灸后可吃一些酒酿、香菇类食品,促使灸疮化脓;过了5~10天后,待疮口化脓时更换小青膏(北京市中医院自制的黑药膏),每天一次;在疮口周围可用绿茶水或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洗;如果在疮口化脓之前小青膏脱落或破裂了,请随时更换一张新的。

    3.针灸的患者来治疗时,最好有人陪同,以便当患者在艾灸点燃后有灼热感时,陪同者能将蒜茸下面的一层桃花纸连同蒜茸和艾绒轻轻提起,左右稍加移动以防起泡。

    4.清淡饮食,忌吃海鲜和辛辣刺激食品,如大蒜、辣椒、葱、姜、胡椒等,忌食冷饮和冰冻食品。少喝酒,少抽烟。

    5.充足睡眠,每晚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收视紧张和刺激性过强的影视片。

    6.不要长时间在空调房内逗留。

    7.调节情绪,注意维护良好心态,避免过于情绪激动,烦躁或悲伤忧郁;适当安排简约、宁静的生活方式。

    目前,冬病夏治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近年来,也有一些有关应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疗关节炎、冻疮、肩周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的报道,甚至有人提出可以由“冬病夏治”引申到“夏病冬治”、“春病秋治”,希望冬病夏治这一具有中医特色的预防疾病的方法,随着中医现代化的推进进一步发扬光大。, 百拇医药(张国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