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药物与人·相约健康》 > 2013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695245
血糖居高不下,原因何在?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1日 药物与人2013年第3期
     饮食治疗不当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不管病情轻重,不论是否使用降糖药物,都需要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有助于减轻胰岛负担、降低血糖、减少降糖药用量以及控制体重。血糖轻度增高的患者,单靠饮食治疗就能使血糖恢复正常;相反,如果不注意控制饮食,药物再好也难以使血糖保持正常。但饮食治疗绝不等于“饥饿疗法”或是“严重偏食”。饮食治疗就是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的量(指“总热量”而不是单指“主食”)与质(指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要求既能满足身体营养所需,又能帮助血糖及体重的控制。

    运动量不足 运动本身就是一个能量消耗的过程,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运动还有利于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降糖药物的疗效:此外,运动还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减少血糖波动,因此。科学合理的运动有助于对血糖的控制。

    不良情绪 心理因素对血糖的影响很大,紧张、焦虑、气恼、失眠、大喜大悲、过度兴奋等情绪变化均会引起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胰岛素释放减少,致使血糖升高,因此,学会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十分重要。另外,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也会引起血糖的波动。

    选药不当 糖尿病患者用药讲究个体化,应当针对每位患者的糖尿病类型、胰岛功能状况、年龄、胖瘦、有无并发症以及全天血糖谱的特点,合理选择药物。就拿2型糖尿病来说,肥胖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宜选用双胍类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消瘦或体重正常者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应用磺脲类降糖药:以餐后高血糖为主者,宜选用α-糖苷酶抑制剂和格列奈类药物。还有许多患者在虚假广告的误导下,选用降糖效果不确切的中成药或保健品来代替降糖西药,由于选药不当,致使血糖居高不下。

    用药不足或过量 无论是药量不足还是用药过量均可导致血糖升高。药量不足导致血糖不降,很容易理解,不再赘述。需要警惕的是后一种情况,降糖药物用量过大,血糖降得过快、过低,可引起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反跳性增高。此时若继续增加药量,血糖反而更高,正所谓“矫枉过正”、“物极必反”。对于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一定要先弄清是“降糖药用量不足”还是“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若属于后一种情况,则晚间降糖药用量应适当减少而不是增加。

    间断服药不少患者由于工作紧张、出差等原因,经常忘记或遗漏服药,结果导致血糖升高。不少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后,血糖降至正常后就擅自停药,等到血糖回升到很高时,再按原先降糖药的剂量服用就很难达到控制目标。糖尿病患者朋友,千万要牢记,任何降糖药都只能在服药后一定时间内发挥作用,而不能长期维持,更不能根治糖尿病。因此要长期坚持治疗。

    药物用法不正确降糖药种类很多,用法各异,使用不当,事倍功半。例如,最磺脲类降糖药最好于餐前半小时服用,这样药物的作用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恰好同步,从而使降糖效果达到最佳;拜糖平的主要作用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应当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服,空腹服药没有任何效果。再如,根据药物半衰期的不同,有的药需每日3次服用,有的每日服用1次即可。糖适平(格列喹酮)、美吡哒(格列吡嗪)等降糖药均属短效制剂,应当每日3次餐前服用,如果每日1~2次口服,则很难使全天的血糖得到满意控制;而瑞易宁(格列吡嗪控释片)、亚莫利(即格列美脲)等药物均属长效制剂,每日服用1次即可。

    药物合用不当单一药物治疗在开始时多可奏效,在服用数年后,常出现药效降低、血糖逐渐升高现象,此时应及时采用联合用药方案。联合用药的原则是采用二种甚至三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这样药物可以发挥协同降糖的作用,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例如美吡哒合用二甲双胍和拜唐平就是一种较好的联合。但是有些患者将同一类的降糖药物合用(如优降糖与美吡哒联用),这样非但不能使降糖作用显著增强,反而会使药物副作用加倍。

    胰岛功能衰竭 许多降糖药物都是在患者保留一定胰岛功能的前提下才能发挥降糖作用。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逐渐减退以至衰竭,这就是为什么有些降糖药物(主要指优降糖、美吡哒等磺脲类药物)开始有效,应用一段时间以后,效果逐渐减退以至完全失效的缘故。因为此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当患者胰岛功能已完全衰竭时,其作用也就无从谈起了。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当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时,就会大大削弱胰岛素的降糖作用,造成血糖升高。身体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在病程的早期阶段,其血糖升高原因多是对胰岛素不敏感,而并非胰岛素分泌量不足。对这类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不是促胰岛素分泌剂或者胰岛素,而是应当选择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等具有胰岛素增敏效果的药物,通过消除胰岛素抵抗来改善对血糖的控制。

    有升糖因素存在主要包括两种情况:①服用了具有升糖作用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噻嗪类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雌激素、甲状腺激素等;②同时合并某些内分泌疾病,如肢端肥大症、库兴氏病等。

    应激状态处于感冒发烧、严重感染、外伤、手术、急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应激状态或女性处于妊娠期、月经期等,皆可使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削弱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导致血糖居高不下,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

    气候因素的影响临床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受季节影响而变化,寒冷刺激可使升糖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夏季炎热多汗,应注意补充水分,否则血液浓缩也会使血糖升高。

    未被识别的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主要发生于儿童,但目前看来,成人阶段发病的1型糖尿病(LADA型糖尿病)也并非少见,由于其某些症状与2型糖尿病颇为相似(如发病迟、起病隐匿、病程初期对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再加上目前对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的检查尚未普及,因此,常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由于这类患者的胰岛功能衰竭很快,因此,口服降糖药的疗效不会维持太久,应尽早给予胰岛素治疗。

    血糖监测不利 自我血糖监测(SMBG)对于血糖控制非常重要,但是其结果取决于血糖仪的质量和使用者的操作水平。一个不准确的检测结果,常会错误地指导治疗调整,导致血糖居高不下或低血糖的发生。

    总之,血糖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对血糖的控制。只有医患合作,共同分析,找准原因,因人制宜,采取相应措施,才能使血糖达到满意控制。 (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