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药物与人·相约健康》 > 2013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693069
中医按摩治失眠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日 药物与人2013年第4期
     按摩,或称作自我按摩,有镇静安神助睡眠的良好作用。对于长期借助安眠药或镇静药入睡的失眠者,可以通过自我按摩逐渐减少安眠药量,直至停用,达到恢复自然睡眠的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1 点压穴位

    用两手拇指的指面,分别按压两侧小腿的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本穴为足三阴之交会穴,可以调理三阴之经气,以健脾助运,通经活血:后用中指按压两侧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此穴为胃经的合穴。待按压的穴位周围出现酸胀感后,再继续揉动半分钟左右,然后再用两手拇指按于小腿内侧的阴陵泉穴(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其余的手指在小腿外侧阳陵泉穴(腓骨小头前下缘),自上而下推移至三阴交穴和绝骨穴(与三阴交相对处),每回做30~50次。

    2 推擦腰肾

    将两手掌面相对搓热,用两手掌根及掌面贴附在腰的两侧,自两侧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至大肠俞穴(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往返上下推擦,待腰部有温热感为宜。

    3 按压神门

    用一手拇指按压对侧手腕的神门穴(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按压穴位周围有明显的酸胀感时,再持续按压半分钟,而后更换对侧。神门穴为心经原穴,若配合按压内关穴(腕横纹上3寸),将使宁心安神的效果更好。

    4 按揉腹部

    取仰卧位,用左右手掌面置于上、下腹部,然后两手交替作顺时针环形揉动,动作宜柔和缓慢,用力要均匀协调,旋摩约50次。

    5 头部按摩

    先用两手中指按压两侧风池穴(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半分钟,继而按压太阳穴(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之凹陷处)半分钟,然后两手五指屈曲,在同侧发际处着力按压,待有酸胀感后,再向后移指按压至头顶,每回做5-10次。

    6 分抹眼睑

    微闭两眼,用两手中指和无名指的指面,分别附着在眼睑的内侧,然后自内向眼外角分抹,待抹至双目有干涩感或出现困意后为止。

    另外,亦可采取自然仰卧位睡姿,以右手或左手拇指顶住脐窝向下推压,致使人的注意力向下转移,从而使大脑的兴奋性下降而达到入眠的目的。也可以采取自然侧卧位睡姿,着床一肘屈曲,平放床上,腕腹朝上,置于枕边。头枕腕腹,由于头颅的重力作用,刺激内关穴,起到解郁除烦、镇静催眠的作用,同样可以使人全身松弛,易入梦境。同时还可以采取自然侧卧位睡姿,用左(或右)手握住右(或左)手腕部,拇指按压内关穴,其余四指按于腕之背侧,同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大家不妨试试其中的某一二法。

    最后要说的是,如果您平时能做到常常揉按翳明,抹前额,搓手浴面,按揉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气海等穴位,并同时做到每天深慢细长之呼吸30~50次,失眠症状定会大大好转甚至消失。

    当然,中医讲究随证加穴。如心脾两虚型,即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肢倦,可加按揉百会、脾俞,摩中脘。如阴虚火旺型,即心烦不寐、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加按揉肾俞、志室、太溪。如肝郁化火型,即急躁易怒、目赤口苦者加捶肝俞、胆俞、肾俞,按揉阳陵泉、太冲。如痰热内扰型,即头重胸闷,痰多厌食者加捶脾俞、胃俞,摩中脘,拿按丰隆。还有进行自我按摩操作时,应采取适宜的体位,不必拘泥按摩手法的次数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