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天地》 > 2011年第7期
编号:12137286
大师多长寿的启示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健康天地》 2011年第7期
     被尊为“国学大师”的著名学者季羡林、任继愈,一个寿高98岁,一个寿高93岁。而在已去世和尚健在的著名专家学者中,像季、任两位寿高的“大师”级人物不在少数。例如,已故的启功93岁,齐白石94岁,巴金101岁,马寅初101岁,钱学森98岁,尚健在的周有光104岁……那么,大师多长寿的缘由何在?他们的“长寿之道”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养生必先养德

    在如何才能长寿这个问题上,孔子有自己的见解。他明确地将道德修养与寿命长短联系在一起。他在《论语》中提出了“仁者寿”的观点,后来又有“大德必得其寿”的论述。

    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首席教授、荣获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现年93岁的邓铁涛先生认为,“养生必先养德,缺德者难长寿”。他说:“太师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他们的胸襟宽广,时常考虑的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要做大事业,因此他们不会看重个人一时得失,对苦难、挫折的耐受力特别强。” “心态才是决定长寿的重要因素。”

    马寅初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1955年写就《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1957年在北京大学讲演《新人口论》并向人大提案计划生育。在当时,“新人口论”因与领袖的“人多是好事”之说相左而受到批判,他则坚持己见,拒绝检讨。他在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全国人大也罢免了他的常委职务之后,继续钻研“新人口论”。直到1979年,他才被恢复名誉。毫无疑问,马老的铮铮铁骨,表明他就是个大德之人。

    马老如此,其他享有高寿的“大师级”人物从不同角度也表现了他们的“德”,譬如巴金强调的是“讲真话”;季羡林则说:“我就两条:爱国和勤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