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茶·健康天地》 > 2010年第5期
编号:12035008
从“茶”到“茶”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0年第5期
     唐代以前,“茶”字还没有出现,那时,茶的名称五花八门。《诗经》中有“荼”字,《尔雅》称茶为“槚”,《方言》称“蔎”。《晏子春秋》称“茗”,《凡将篇》称“荈”,《尚书·顾命篇》称“诧”。另外,还有一些别称,如水厄、酪奴等等,其中以荼字为茶最为常见。

    借荼为茶

    《诗经》中的“荼”字出现最早,这个字究竟是不是“荼”的古称,如何看待“荼”字,却颇有争议。有人引《诗经·豳风·七月》“采茶薪樗,食我农夫”为证,认为“薪是烧柴,荼薪就不是荼草,可以说明不是野生茅草,而是农夫种的荼薪”(陈椽《茶业通史》,农业出版社,1984年5月第一版,P.12)其实,细绎《七月》上下文意,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出这种结论的。荼就是野菜,诗歌描写的是农夫以野菜充饥的生活状况。西周时代,即便已有茶叶,也只是贡品之类,弥足珍贵,决非常物。试想一下,如果农夫专挑茶叶烧着吃,岂不是比贵族生活都要阔气了?至于“农夫种的”之说。更是望文生意了。况且,《诗经》中“荼”字共出现九处,均应释为野菜、苦菜、茅草之类,决非茶叶。

    因而,《诗经》中的“荼”并不是“茶”。开始以“茶”字明确表示“茶”字意义的,是《尔雅·释木》的“槚,苦茶”,晋代郭璞《尔雅注》释曰:“树小如桅子,冬生{常绿的意思),叶可煮作羹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也说:“荼,苦荼也。”徐铉曰:“此即今之茶字。”

    不过《诗经》中的“荼”字与“茶”也并非全无联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