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红工夫”的起落沉浮
很少有人知道中国三大红茶中,滇红和川红完全是为了出口而在新中国建立前后诞生。尤其是川红,这个中国三大红茶中最年轻者,它的历史脉络、起落沉浮,几乎就是红茶在我们这个茶叶之国尴尬处境的缩影。“工夫红茶”和“功夫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流行于潮汕一带的所谓“功夫茶”是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而“工夫红茶”则是以特殊方式制作的红茶茶类。
具有60年历史的川红工夫红茶重现江湖,其实不过五六年的时间,但时间并不是唯一的秘密。好茶的秘密,还在于孕育它的土地。
从宜宾驱车南行,这川南的丘陵山谷中,几乎没有任何现代大工业的污染。油菜花,瓦房,带着包头和围裙的老农,穿着蓝布褂子、系着围裙的妇女,几个世纪延续的农耕时代似乎未曾有过多改变,哪怕是在南广河边川红集团的茶厂,茶叶的制作,大致还延续着几个世纪古老工艺的传承。
和历史上的祁门红茶一样,川红工夫茶的诞生,同样是因为出口。
新中国成立后为出口换汇,中国开始再次大规模出口茶叶。由于此前历经战乱,武夷山红茶产量几乎为零,为增加红茶产量。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茶人开始在四川和云南一带气候、地理环境适宜的老茶区生产红茶。郑金贵和杨宝琛夫妇就是川红集团前身宜宾茶厂的元老。他们二人因为红茶而定居宜宾,成为四川红茶整个历史的见证人。
杨宝琛是石家庄人,至今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当年因为日本人侵华,杨宝琛跑到重庆读中学。浙江人办的私立学校重庆农工学院(后并入到西南农学院)在重庆招收了两个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