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百年的经典小吃——山城小汤圆/烧饼葛
流传百年的经典小吃——山城小汤圆
文/海涛
小吃风味
“山城小汤圆”小巧玲珑,白如玉珠,薄皮大馅透明,隐约可见馅心,香甜滋软滑糯。
来历传说
山城小汤圆,是重庆一家风味食品店的名字,原名杭州小汤圆,主营汤圆。其创办人余国华,是浙江杭州人。
20世纪40年代,余国华是重庆裕民面粉厂的一名工人,1949年被解雇。无奈之下,为了谋生,余国华就在如今的八一路口(以前叫保安路)摆了个小摊儿,卖粽子、芝麻糊、花生浆、小汤圆等小吃。
20世纪50年代,余国华的生意扩大,就在小摊儿附近开了家小店,依然卖这些风味小吃。
, 百拇医药
20世纪60年代后期,余根据浙闽一带包汤圆的方法,把汤圆做得和桂圆一样大,用猪膘油、香芝麻、桃仁、花生、白糖等做馅,因其汤圆皮薄馅大,甜香爽口,得到顾客的一致喜爱。
因为余国华是杭州人,于是就给这种新汤圆取名“杭州小汤圆”,后来又改名为“山城小汤圆”。
如今,余国华的弟子们不断努力地把“山城小汤圆”发扬光大。山城小汤圆已经成为重庆的经典小吃。
制作工艺
原料:吊浆汤圆粉、猪膘油、川白糖、黑芝麻、核桃仁。
第一步,做吊浆汤圆粉。
选用颗粒饱满的糯米,先用清水淘洗干净,再泡四五天。等糯米泡软发胀后,滗出水分,磨成粉米浆,接着用布口袋吊浆,吊干后备用。
, 百拇医药
第二步,做馅。
选择肥嫩的猪膘油,切成小粒;将黑芝麻洗干净,炒熟,搓皮碾末;把核桃仁先用水泡泡,去皮,再用猪油炸一遍,晾凉后碾成碎末;把白糖也碾碎。
然后把这些加工后的猪膘油、白糖粉、黑芝麻粉混合揉匀,做成方块,再切片。撒核桃粉,再切成小块,最后揉和,搓圆。这就是馅。
第三步,包汤圆。
将吊干的汤圆粉用清水揉和均匀,然后用左手大拇指、食指、中指把汤圆面捏成皮,用右手把馅放在皮中间,捏合,封口,搓圆,这就是汤圆生坯。
第四步,煮汤圆。
在锅里烧开水,然后放汤圆,但是火不能太大,而且要随时加冷水,调节水温,不能让水一直沸腾。等汤圆浮上之后,略漂一下,就可盛出来食用了。
, http://www.100md.com
烧饼葛
文/明前茶
每天凌晨四点半,小葛照例起床忙碌,烧水、和面、饧面;剁馅,搅馅上劲;5点40分,面饧透,开始一遍遍折叠面胚,刷油;之后才是揪胚子包馅,擀薄面饼,撒芝麻;5点55分,第一炉饼入炉。
如今打烧饼的人技艺下降,有馅料的烧饼几乎全赖电烤箱烤制,小葛的烧饼,敢包着鼓鼓的馅料下火炉,钳上来不掉酥皮不破相,真是本事。按小葛的话说,电是死的,炉火是活的,电烤箱烤出来的烧饼,单是熟了,一点香气和趣味也无;炉火燎出来的烧饼,香气是立体的,这一面和那一面、外壳和内芯的香气完全不一样,火候恰到好处时,烧饼壳上的白芝麻都被燎成金黄色,做馅料的野葱和萝卜丝,辛辣劲全无,骨子里的甘香绵柔,一层层发散出来。
打十年烧饼,日复一日,有没有厌倦的时候?小葛笑:“做一万块饼,能跟做第一块那样有兴致,搁谁都是个难题。”支撑小葛把事情做下去的,是一位快90岁的台湾老兵。老人家苏州人,20岁之前在苏州和南京都住过,自82岁起,发宏愿要回来找“小时候的味道”,曾一个人在苏州小旅馆里住10天,换不同的面馆吃了23碗焖肉面,“没有一碗达到我小时候的水准”,这种“回 不去了”的怅惘,简直无法言说。还好,他回南京寻访故旧时,老友的孙媳给他买了“小葛烧饼”,老人吃得热泪直流,“原来老味道还没有绝迹”。
台湾老兵让小葛意识到,把看似微不足道的手艺传下去是有意义的,它跟每个游子牵着魂,绊着魄。, 百拇医药
文/海涛
小吃风味
“山城小汤圆”小巧玲珑,白如玉珠,薄皮大馅透明,隐约可见馅心,香甜滋软滑糯。
来历传说
山城小汤圆,是重庆一家风味食品店的名字,原名杭州小汤圆,主营汤圆。其创办人余国华,是浙江杭州人。
20世纪40年代,余国华是重庆裕民面粉厂的一名工人,1949年被解雇。无奈之下,为了谋生,余国华就在如今的八一路口(以前叫保安路)摆了个小摊儿,卖粽子、芝麻糊、花生浆、小汤圆等小吃。
20世纪50年代,余国华的生意扩大,就在小摊儿附近开了家小店,依然卖这些风味小吃。
, 百拇医药
20世纪60年代后期,余根据浙闽一带包汤圆的方法,把汤圆做得和桂圆一样大,用猪膘油、香芝麻、桃仁、花生、白糖等做馅,因其汤圆皮薄馅大,甜香爽口,得到顾客的一致喜爱。
因为余国华是杭州人,于是就给这种新汤圆取名“杭州小汤圆”,后来又改名为“山城小汤圆”。
如今,余国华的弟子们不断努力地把“山城小汤圆”发扬光大。山城小汤圆已经成为重庆的经典小吃。
制作工艺
原料:吊浆汤圆粉、猪膘油、川白糖、黑芝麻、核桃仁。
第一步,做吊浆汤圆粉。
选用颗粒饱满的糯米,先用清水淘洗干净,再泡四五天。等糯米泡软发胀后,滗出水分,磨成粉米浆,接着用布口袋吊浆,吊干后备用。
, 百拇医药
第二步,做馅。
选择肥嫩的猪膘油,切成小粒;将黑芝麻洗干净,炒熟,搓皮碾末;把核桃仁先用水泡泡,去皮,再用猪油炸一遍,晾凉后碾成碎末;把白糖也碾碎。
然后把这些加工后的猪膘油、白糖粉、黑芝麻粉混合揉匀,做成方块,再切片。撒核桃粉,再切成小块,最后揉和,搓圆。这就是馅。
第三步,包汤圆。
将吊干的汤圆粉用清水揉和均匀,然后用左手大拇指、食指、中指把汤圆面捏成皮,用右手把馅放在皮中间,捏合,封口,搓圆,这就是汤圆生坯。
第四步,煮汤圆。
在锅里烧开水,然后放汤圆,但是火不能太大,而且要随时加冷水,调节水温,不能让水一直沸腾。等汤圆浮上之后,略漂一下,就可盛出来食用了。
, http://www.100md.com
烧饼葛
文/明前茶
每天凌晨四点半,小葛照例起床忙碌,烧水、和面、饧面;剁馅,搅馅上劲;5点40分,面饧透,开始一遍遍折叠面胚,刷油;之后才是揪胚子包馅,擀薄面饼,撒芝麻;5点55分,第一炉饼入炉。
如今打烧饼的人技艺下降,有馅料的烧饼几乎全赖电烤箱烤制,小葛的烧饼,敢包着鼓鼓的馅料下火炉,钳上来不掉酥皮不破相,真是本事。按小葛的话说,电是死的,炉火是活的,电烤箱烤出来的烧饼,单是熟了,一点香气和趣味也无;炉火燎出来的烧饼,香气是立体的,这一面和那一面、外壳和内芯的香气完全不一样,火候恰到好处时,烧饼壳上的白芝麻都被燎成金黄色,做馅料的野葱和萝卜丝,辛辣劲全无,骨子里的甘香绵柔,一层层发散出来。
打十年烧饼,日复一日,有没有厌倦的时候?小葛笑:“做一万块饼,能跟做第一块那样有兴致,搁谁都是个难题。”支撑小葛把事情做下去的,是一位快90岁的台湾老兵。老人家苏州人,20岁之前在苏州和南京都住过,自82岁起,发宏愿要回来找“小时候的味道”,曾一个人在苏州小旅馆里住10天,换不同的面馆吃了23碗焖肉面,“没有一碗达到我小时候的水准”,这种“回 不去了”的怅惘,简直无法言说。还好,他回南京寻访故旧时,老友的孙媳给他买了“小葛烧饼”,老人吃得热泪直流,“原来老味道还没有绝迹”。
台湾老兵让小葛意识到,把看似微不足道的手艺传下去是有意义的,它跟每个游子牵着魂,绊着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