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味道——鸽蛋圆子和擂沙圆
今天再到城隍庙寻找桂花厅的游客一定会失望,因为鸠占鹊巢之故,这家百年老店现在成了宁波汤团店了。
想当初,桂花厅店招还高悬于市的时候,以独家经营鸽蛋圆子出名。这一小吃外形如鸽蛋,玲珑剔透,咬开香糯软韧的皮子,一股清凉爽口的薄荷水喷入口中,实为老少咸宜的夏令冷食佳品。别轻看这小小的鸽蛋圆子,做起来是有诀窍的,关键就在于熬制糖油,要把白糖熬成糊状,不能过老,也不能过嫩,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再加入薄荷香精后不停地翻炒至完全冷却。这糖油成馅后包在水磨糯米粉里做成形如鸽蛋的圆子,圆子入锅煮熟后馅心就成了液状,但稀奇的是圆子出锅后必须马上用冷水冷却,以确保馅心不结成硬块,故而吃在嘴里会有糖水喷出来。
鸽蛋圆子是上世纪30年代由一个名叫王友发的苏州小贩创制的。这个王友发是一个跷脚,在松江一家皮鞋厂里当学徒,后来不甘心一辈子做一个小皮匠,就跑到城里来谋生。那么做什么生意呢?好在城隍庙人流大,逢到庙会时更加热闹,是块做小生意的宝地。而他的祖上是苏州人,所以王友发对甜食制作略懂皮毛。一开始他做点花生糖、枣子糖、糖山楂等提篮叫卖。冬天生意倒也可以,一到夏天,糖品在高温环境下容易融化。于是王友发就试制了鸽蛋圆子,在家中做好后每天清早出门提篮叫卖,并穿梭于茶楼书场,五枚铜板买三枚。客人一试,软糯适口,妙的是有一股薄荷糖喷射在口腔里,在大热天吃令人神清气爽,一时哄传,生意奇好。后来这个点心的配方由桂花厅的师傅继承下来,在店内制作供应。当年上海滩上有名的“潮流滑稽”刘春山常在老城隍庙举行庙会时,在桂花厅前唱滑稽——也算是街头艺术吧,吸引了不少路人。游客一边吃鸽蛋圆子,一边看白戏,把桂花厅的生意带上去了。
, 百拇医药
现在,这款名小吃在宁波汤团店有买,鸽蛋般大小的圆子躺在盒子里,上面洒了几粒白芝麻,下面垫一张碧绿的棕箬,看看也悦目赏心。每天做一百盒,卖光算数。我每次逛城隍庙,必定要去买一两盒回家解馋。有一次在家招待外国朋友,就买了鸽蛋圆子和桂花拉糕做点心,结果老外吃了眼睛都发直了,还把吃剩的几只打包带走了。但要是下午去买,常常落空。所以在此提醒各位:要吃鸽蛋圆子,得赶早。
圆子干吃,除了鸽蛋圆子,还有乔家栅的擂沙圆。据老上海回忆,创始人是一个名叫李一江的安徽人,人称“小光蛋”,清宣统年间到上海来讨生活,先是挑担串街叫卖徽帮汤团,后来在凝和路乔家小弄(百子弄)栅门旁有了一个固定的摊位。经过若干年的打拼,生意做大后,“小光蛋”就借了栅门内街面双进市房一间,开了一家永茂昌点心店,但市民为便于表达和记忆,都将永茂昌呼做乔家栅。擂沙圆是这里的名点,开始是将包有豆沙、芝麻的汤团煮熟后沥干,滚上一层熟赤豆粉趁热吃,风味独特。后来还有小贩到李老板那里批发一些来串街叫卖,老城厢其他地方的市民也可享此口福了。擂沙圆可作为快餐外卖的初级教程。因为这道点心当初是可以送进茶楼书场的,不需要任何餐具,如果宁波汤团连汤带水送进去,不仅麻烦,还可能给势利眼的伙计赶出来。
小时候吃过母亲做的擂沙圆,糯米圆子外面滚的是黑洋酥或者黄豆粉,没有一次是赤豆粉的,但想象中赤豆粉应该不比黄豆粉差。
我现在走遍城隍庙也没找到这款小吃,原来是建国后迁到中华路的乔家栅又在近年因为地块动迁,搬到陆家浜路会景楼底层,城隍庙内已经不见它的踪影了。其实,精明的生意人应该知道,一种值得传承而且物美价廉的风味小吃,可以为店家带来旺盛的人气,更是一种可以挖掘开发的人文资源。乔家栅如果不能重返城隍庙,至少可以将这个品种引进嘛,鸽蛋圆子能借宁波汤团店“曲线救国”,擂沙圆为什么不能呢?, 百拇医药(沈嘉禄)
想当初,桂花厅店招还高悬于市的时候,以独家经营鸽蛋圆子出名。这一小吃外形如鸽蛋,玲珑剔透,咬开香糯软韧的皮子,一股清凉爽口的薄荷水喷入口中,实为老少咸宜的夏令冷食佳品。别轻看这小小的鸽蛋圆子,做起来是有诀窍的,关键就在于熬制糖油,要把白糖熬成糊状,不能过老,也不能过嫩,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再加入薄荷香精后不停地翻炒至完全冷却。这糖油成馅后包在水磨糯米粉里做成形如鸽蛋的圆子,圆子入锅煮熟后馅心就成了液状,但稀奇的是圆子出锅后必须马上用冷水冷却,以确保馅心不结成硬块,故而吃在嘴里会有糖水喷出来。
鸽蛋圆子是上世纪30年代由一个名叫王友发的苏州小贩创制的。这个王友发是一个跷脚,在松江一家皮鞋厂里当学徒,后来不甘心一辈子做一个小皮匠,就跑到城里来谋生。那么做什么生意呢?好在城隍庙人流大,逢到庙会时更加热闹,是块做小生意的宝地。而他的祖上是苏州人,所以王友发对甜食制作略懂皮毛。一开始他做点花生糖、枣子糖、糖山楂等提篮叫卖。冬天生意倒也可以,一到夏天,糖品在高温环境下容易融化。于是王友发就试制了鸽蛋圆子,在家中做好后每天清早出门提篮叫卖,并穿梭于茶楼书场,五枚铜板买三枚。客人一试,软糯适口,妙的是有一股薄荷糖喷射在口腔里,在大热天吃令人神清气爽,一时哄传,生意奇好。后来这个点心的配方由桂花厅的师傅继承下来,在店内制作供应。当年上海滩上有名的“潮流滑稽”刘春山常在老城隍庙举行庙会时,在桂花厅前唱滑稽——也算是街头艺术吧,吸引了不少路人。游客一边吃鸽蛋圆子,一边看白戏,把桂花厅的生意带上去了。
, 百拇医药
现在,这款名小吃在宁波汤团店有买,鸽蛋般大小的圆子躺在盒子里,上面洒了几粒白芝麻,下面垫一张碧绿的棕箬,看看也悦目赏心。每天做一百盒,卖光算数。我每次逛城隍庙,必定要去买一两盒回家解馋。有一次在家招待外国朋友,就买了鸽蛋圆子和桂花拉糕做点心,结果老外吃了眼睛都发直了,还把吃剩的几只打包带走了。但要是下午去买,常常落空。所以在此提醒各位:要吃鸽蛋圆子,得赶早。
圆子干吃,除了鸽蛋圆子,还有乔家栅的擂沙圆。据老上海回忆,创始人是一个名叫李一江的安徽人,人称“小光蛋”,清宣统年间到上海来讨生活,先是挑担串街叫卖徽帮汤团,后来在凝和路乔家小弄(百子弄)栅门旁有了一个固定的摊位。经过若干年的打拼,生意做大后,“小光蛋”就借了栅门内街面双进市房一间,开了一家永茂昌点心店,但市民为便于表达和记忆,都将永茂昌呼做乔家栅。擂沙圆是这里的名点,开始是将包有豆沙、芝麻的汤团煮熟后沥干,滚上一层熟赤豆粉趁热吃,风味独特。后来还有小贩到李老板那里批发一些来串街叫卖,老城厢其他地方的市民也可享此口福了。擂沙圆可作为快餐外卖的初级教程。因为这道点心当初是可以送进茶楼书场的,不需要任何餐具,如果宁波汤团连汤带水送进去,不仅麻烦,还可能给势利眼的伙计赶出来。
小时候吃过母亲做的擂沙圆,糯米圆子外面滚的是黑洋酥或者黄豆粉,没有一次是赤豆粉的,但想象中赤豆粉应该不比黄豆粉差。
我现在走遍城隍庙也没找到这款小吃,原来是建国后迁到中华路的乔家栅又在近年因为地块动迁,搬到陆家浜路会景楼底层,城隍庙内已经不见它的踪影了。其实,精明的生意人应该知道,一种值得传承而且物美价廉的风味小吃,可以为店家带来旺盛的人气,更是一种可以挖掘开发的人文资源。乔家栅如果不能重返城隍庙,至少可以将这个品种引进嘛,鸽蛋圆子能借宁波汤团店“曲线救国”,擂沙圆为什么不能呢?, 百拇医药(沈嘉禄)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物大全 > 鱼肉类 > 其它肉类 > 鸽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