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石的种类及用途
最早的碑石是不刻文字的,碑石的用途有3种:一是立于殿堂前面用以测日影,是古代的计时工具,功能就像北京故宫午门右前方的日晷。二是立于宗庙祠堂门前用以系牲畜。三是立于墓旁,引棺下葬之用。后来为托顽石之坚以期永垂后世,在碑上增加了文字,并且从最初的随意刻画到庄重严整、一丝不苟,其主要目的是追述世系、记叙生平、歌功颂德。唐以前的碑多不署书者姓名,碑是重内容而轻书写的。到后来,刻帖的目的是传播书法,为书法研习者提供历代名家书法的复制品。
碑帖的种类较多,它和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紧密相连。碑帖拓本可分为:甲骨文拓本,分别以龟甲兽骨和青铜器为载体,多是出现在先秦阶段。先秦时期的刻石较少,主要以陕西岐州秦国的石鼓文为代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先秦大篆的基础上形成秦小篆,并在海内刻石7处。至西汉时,刻石渐多。到东汉桓灵二帝时,达到一个刻石高峰,这也是隶书的成熟与高峰期。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的多样性使其丰富多彩,直至盛唐时期楷书大家的出现。所谓的碑帖收藏,实际上是指拓本(或拓片)收藏。(张莉)
寰俊鏂囩珷
鍏虫敞鐧炬媷
璇勮鍑犲彞
鎼滅储鏇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