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茶·健康天地》 > 2013年第11期
编号:13712458
“善恶有报”非迷信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1日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3年第11期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有道理的。

    所谓善恶,是指个体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是否利于社会与他人:一方面,道德感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法律”,当一个人的行为经常违背道德规范,危害社会和他人时,其内心会受到“良心”的自我拷问,会矛盾重重,心理压力加大。另一方面,人最害怕孤独。一个经常“行恶”的人,往往会被周围人疏远,心理会处于高紧张、高压力的状态,甚至导致躯体疾病。

    一个常有善行的人,往往会有一种价值感、成就感和社会归属感。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个人的需求包括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被人需要的感觉就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求,会使个体更加自尊、自信。同时,满足了归属与爱的需求。这些需求的满足会使个体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新概念中,增加了“道德健康”的概念,倡导人们要重视道德情操对健康的影响。

    道德健康的内涵包括:一、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二、具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的行为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百拇医药(杨司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