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例[安乐死]案内幕
不久前的一个下午,记者在汉中市一家诊所见到了一位特殊的读者,他就是我国首例“安乐死”案涉案医生、原汉中市传染病医院院长助理、肝炎科主任蒲连升。他向记者表示:“我至今坚信,‘安乐死’迟早会被人们接受,并最终合法化。”
58岁的蒲连升回忆起往事,连声说没啥可说的。但最终他还是打开了话匣子:
1986年6月23日,汉中市的夏素文因肝硬化腹水病情恶化,神志不清,被子女送到汉中市传染病医院救治。因不忍看到母亲生不如死的痛苦,夏素文的两个子女跪地向蒲连升求情。至今蒲连升仍记得他们说的话:“行行好,让我妈咽气吧!”见此情景,蒲连升最终开了处方,并让患者惟一的儿子在处方上签字。他同另一位医生分别给患者用了若干毫克的“冬眠灵”注射药。1986年6月29日凌晨,患者夏素文死亡。蒲连升由此招致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
“1986年9月20日,我第一次被抓,关了3个月,后取保候审。1987年8月17日又‘进去了’,次年9月23日再次取保候审。1990年3月16日至19日一审开庭,法庭座无虚席。一年后的1991年5月6日,判决下来,我被判无罪。检察院抗诉,我也上诉。1992年6月25日最终二审维持原判。
“‘冬眠灵’是慎用品,不是忌用品,致死量是800毫克,我们给患者总共只用了87.5毫克,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夏素文的直接死因是肝性脑病、严重肝肾功能衰竭,不排除褥疮感染等原因。事实上对患者实施的不是真的‘安乐死’。”
法院最终认定蒲连升违法情节轻微,危害不大,不构成犯罪。
说起对“安乐死”的看法,蒲连升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当时此案在全国引起关注。有人认为实施‘安乐死’就是杀人。我不这样看,我认为人生三步曲是:优生、优育、优死。‘安乐死’于患者、于家、于国都有利,是社会进步、精神文明的表现。”
摘自《华商报》, 百拇医药(泾 渭 潘 京)
58岁的蒲连升回忆起往事,连声说没啥可说的。但最终他还是打开了话匣子:
1986年6月23日,汉中市的夏素文因肝硬化腹水病情恶化,神志不清,被子女送到汉中市传染病医院救治。因不忍看到母亲生不如死的痛苦,夏素文的两个子女跪地向蒲连升求情。至今蒲连升仍记得他们说的话:“行行好,让我妈咽气吧!”见此情景,蒲连升最终开了处方,并让患者惟一的儿子在处方上签字。他同另一位医生分别给患者用了若干毫克的“冬眠灵”注射药。1986年6月29日凌晨,患者夏素文死亡。蒲连升由此招致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
“1986年9月20日,我第一次被抓,关了3个月,后取保候审。1987年8月17日又‘进去了’,次年9月23日再次取保候审。1990年3月16日至19日一审开庭,法庭座无虚席。一年后的1991年5月6日,判决下来,我被判无罪。检察院抗诉,我也上诉。1992年6月25日最终二审维持原判。
“‘冬眠灵’是慎用品,不是忌用品,致死量是800毫克,我们给患者总共只用了87.5毫克,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夏素文的直接死因是肝性脑病、严重肝肾功能衰竭,不排除褥疮感染等原因。事实上对患者实施的不是真的‘安乐死’。”
法院最终认定蒲连升违法情节轻微,危害不大,不构成犯罪。
说起对“安乐死”的看法,蒲连升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当时此案在全国引起关注。有人认为实施‘安乐死’就是杀人。我不这样看,我认为人生三步曲是:优生、优育、优死。‘安乐死’于患者、于家、于国都有利,是社会进步、精神文明的表现。”
摘自《华商报》, 百拇医药(泾 渭 潘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