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01年第8期
编号:11097669
扶正祛邪治丙肝
http://www.100md.com 2001年8月1日 《大众健康》 2001年第8期
     病毒性肝炎是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肝炎病毒是一个大家族,目前已知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近10年来由于甲肝和乙肝疫苗的出现,这两型肝炎的流行比例下降,而丙肝和戊肝比例相对增加。

    丙型肝炎通过输血等肠道外途径传播,其临床症状与乙型肝炎相似,但更易转为慢性肝病。成人初次感染后约50%有持续感染状态,从而发展成为慢性肝炎,感染者约有20%可演变成肝硬化或肝癌。因此,丙肝更应引起患者和医生的重视。

    值得人们注意的是丙肝的传播途径,它主要以输血、注射、针灸、纹身等医源性传染为主,58%以上的丙肝病人发病前半年内有注射、输血或手术史。特别是毒品成瘾者,经常反复使用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为自己注射毒品,80%以上导致丙型肝炎。

    与乙型肝炎相比较,丙肝患者转氨酶峰值较低,无症状及无黄疸病例较多,大多数患者不易被发现,除非定期检查肝功才会被发现。丙肝转氨酶升高呈3种特殊类型,即单相型、双相型及平坦型。潜伏期2~26周,丙肝与乙肝症状相差无几。短潜伏期丙肝病情较重,症状较多,常有黄疸,较少发展成为慢性迁延性肝病。长潜伏期和轻型无黄疸型丙肝易发展成为慢性迁延性肝病,女性患者较男性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病,常常出现转氨酶升高或间歇升高。从转氨酶峰值变化,可测知丙肝的病情。单相型丙肝:转氨酶急速上升,形成高峰后短时间内降至正常,变动曲线呈三角形。双相型丙肝:转氨酶在急性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高峰。平坦型丙肝:转氨酶轻度上升,缓慢起伏下降。三种类型各具不同的临床意义。
, http://www.100md.com
    单相型丙肝潜伏期肝损害持续时间最短;平坦型丙肝肝损害持续最长,但症状最轻,一般无黄疸发生;双相型丙肝肝损伤程度最重,转氨酶为高值,症状最重,预后最差,多为重症,黄疸发生率最高。迁延性病例单相型最少,双相型及平坦型较多。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一样,也有无症状病毒慢性携带者,研究表明,无症状病毒慢性携带者供血时,会传播丙型肝炎给受血者。

    与甲肝、乙肝相比,医学对于丙肝的认识和治疗技术发展得相对较晚,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特异治疗方法。公认α-干扰素对慢性丙肝和丙肝病毒携带者有一定疗效,但远期疗效不理想,且药价昂贵,难以推广。笔者在长期运用蚂蚁等中药制剂治疗乙肝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研究过程中,发现蚂蚁等中药制剂对丙肝有异病同治之功。1996年7月在太原市传染病院肝病研究所刘廷会、郭统祥医师协作下,对20例急、慢性丙型肝炎(包括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丙、戊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开展协作研究。按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临床诊断标准分为急性丙型肝炎4例,慢性丙型肝炎16例,不用α-干扰素等有抗病毒作用和降酶的西药,以蚂蚁等中药制剂为主进行治疗。其中,4例转氨酶较高、症状明显者佐以中草药对症治疗一疗程(3个月)。疗程结束后,18例连续2次PCR法HCV-RNA(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标志物)阳性者,有12例转阴,未发现发热等副作用。

    中医没有“丙肝”、“乙肝”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均属虚损性疾病范畴。传统医学理论强调“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丙肝所以发生是因人体正虚、湿热、邪毒乘虚侵袭,潜藏体内,导致肾虚、脾虚、肝郁,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紊乱,不能清除体内丙肝病毒,因此扶正祛邪是治疗丙肝的重要环节。近代医学研究证明,蚂蚁是微型动物营养宝库和天然药物化工厂,是广谱免疫增强剂和安全的免疫调节剂,以蚂蚁为君药攻克丙肝是很有前景的。, 百拇医药(吴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