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02年第8期
编号:11096920
抢救,一个天理良心的话题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1日 《大众健康》 2002年第8期
     引子

    在我国,死亡诊断书中以“窒息”作为死因的,并不少见。“窒息”,是医学专有名词。大多数人对于这个词在生命领域应该承载的意义是含混不清的。但是,凭着阅历或直觉,有些人对于这样一种临床症状,经常被用来作为死亡原因的解释,一直持有疑义。

    终于,记者有机会采访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院长、呼吸科主任医师段蕴铀。在此,我们权且委屈一下这位军人院长。本文中,有关他作为医院管理者以及学科专家的诸多创新和精辟之处,暂且只能放一下。因为,无意间,他讲到了一个关于“窒息”的话题,一个关于“抢救”的真实感受。

    可以说,“窒息”、“呼吸衰竭”、“几分钟时间”……这样的惊心动魄伴随着段蕴铀的整个医疗生涯。

    “举证倒置”,一个崭新的名词。它对于危重病人的抢救可能引发什么样的偏差?医生的职业操守是用法律能解决的吗?

    医生的天理良心该是怎样的分量?

    “窒息,应该是可以抢救过来的。严格的说,窒息不能作为死亡的原因。”

    段蕴铀,1976年进入第四军医大学。跨出校门便从事呼吸专业。从西京医院到海军总医院,他一干27年。尤其是军旅的绝对服从和严肃刻板,使“坚守临床一线”与“全心全意”完全是纪律化的。因此,从助教到住院医;从住院医到住院总;从住院总到主治医、主任医……一路,是沉甸甸的病案铺过来的。以量取胜是忠实辛苦的人一条共同的法则。

    可能因为重复的太多,惊险也变得习以为常。“病人突然窒息,整个人都紫了,血的pH只有6.8,必须非常果断,插管,呼吸机……”;“病人大咳血,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呼吸衰竭,家属跪在地上……”一幕幕抢救危重呼吸病人的场景,一下子被集中起来。

    “往往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及时,过来了;否则,就走了”。显然,这是一个职业操守和道德素质非常精良的专业。因此,美国已经把呼吸科的名称改成“肺和危重症科”。拥有大量危重病人和临床的抢救风险是这个科的基本特点。

    “五一”前夕,段蕴铀在全院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喉罩”技术演示。所有的医生、护士全部到场,气氛相当热烈。为什么要赶在节日前,下如此力气推广“喉罩”的使用方法?“保证长假期间不能出现任何的窒息病人”。段蕴铀有着难得的果敢:“窒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5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