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没有那么可怕
得知要采访的李桓英研究员已经84岁了还在坚持科学研究,心中除了敬佩多少还有一丝担忧:如果说话太多,老人的身体受得了吗?推开研究室的门,脚还没迈进去,老人已经开始招呼我了:“来,坐这儿。你是喝咖啡还是茶水,我们这儿都有。”声音洪亮、思维敏捷,我的顾虑全打消了。没有过多的寒暄,我们直奔主题——麻风。记者:说起麻风病,人们最突出的感觉就是“恐惧”,您研究麻风病这么多年了,您感觉麻风病到底可怕在哪里?
李桓英:麻风病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三千多年了,直到上世纪30年代磺胺类药物开创了抗生素时代以前,麻风病是“不治之症”,加之麻风病引起的外周神经损伤,导致终身残疾,构成了人们对该病歧视、恐惧的根本原因。如果说死亡是一个生命的浪费,残疾就会给家庭、社会和国家造成很大的负担。麻风病就是如此,随着麻风病患者患病年限的延长。病情的发展,残疾便会不断加重,而这正是患者及其家庭的悲剧。
记者:听您这么一说,我也觉得麻风病很可怕了。
李老哈哈地笑起来:那是因为你还不了解麻风,不光你,就连我周围的医生、护士,也大多很害怕这个病,甚至都不敢和我这个研究麻风的人接触。事实上,麻风病一点也不可怕。要我说,麻风就是个“穷病”,麻风病多的地方都是比较贫穷的国家和地区,如我国的云南、贵州。这些地方的人们营养,环境卫生差,影响机体的抵抗力,就较容易发病,而挪威,在上世纪也曾是麻风病的高发区,但由于经济水平提高,早在上世纪40年代麻风病的特效药发现之前,麻风病就在那里绝迹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