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07年第1期
编号:12067419
永远有颗年轻的心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日 《大众健康》 2007年第1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墓年,壮心不已”。这是曹操《龟虽寿》中的名句。作者抒发了自己虽已年老,但壮志不改的冲天豪情。千百年来,一直成为英雄豪杰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乐观向上、永葆青春的精神火种。其实,这个“壮心”适应于每一位老年朋友。

    有这样一位老同志,退休前是一个领导干部。每天忙忙碌碌,又操心又费力。工作有时棘手,也真恨不得退休了事。可当他真的退下来后,又颇有些失重感,仿佛浮云柳絮没个着落。往日的一切渐渐沉寂,感觉强烈地告诉他,自己老了,退出历史舞台了。因此,单位都懒得去了。索性什么也不操心了,看看电视就得了吧!可是,看了几天就看不下去了。去街上打牌吧,打了几天也觉得无聊。干什么都没意思。整天沉着脸发脾气,晚上睡不着觉。越来越孤僻,身体很快就彻底地垮了。

    其实,环境的变化,社会角色的转换,每个人都不可避免。春兰秋菊,各有其明艳和芬芳。凭着几十年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广泛的人际关系,再加上充裕的时间,较大的自由度,真可谓天高地阔,完全可以发光放热,大有作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正是由于退下来后,潜心著书,其卓异的思想、远见和胆识,才得以源源不断地喷发。从而赢得了美国上下的一致赞誉和尊重,人们对他刮目相看,把他列为与华盛顿、林肯和罗斯福比肩的伟大人物,一洗因“水门事件”带给他的耻辱。日本的伊能忠敬,54岁时,才将打理多半辈子的家业交付给自己的儿子,开始实现他做一名优秀的地理学家的宿愿。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为日本绘出一张最精确的全国地图。我国古代的姜子牙,登台拜相时已70多岁了,兴周灭纣的不朽业绩恰是在老年建立的。当代名闻海内外的大学者张中行先生,动笔写作时,也已是73高龄了。身边之例也比比皆是,不少老同志上了老年大学,其书画作品不让名家;有的成了小有名气的作家;有的穿针引线,为不少下岗工人联系到了工作;有的则站在了园丁的位置,把心血和汗水倾注到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工作上。他们用自己的双脚,扎扎实实地走出一幅壮美的人生画卷。

    这些无不说明,心是可以不随年龄老去的。只要心壮,就有激情,就有寄托,就有欢乐,浩莽天宇上就有其发光的位置,生命之泉也就会“不尽长江滚滚来”,衰老只能躲得远远的,不敢近前。,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