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07年第4期
编号:12067239
拔牙勿掉以轻心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日 《大众健康》 2007年第4期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牙齿同身体其他器官一样是“越老越不中用”,一些老年人牙疼了就拔,坏了就镶。牙科专家提醒,拔牙虽是口腔门诊的普通手术,但对于上年纪的人来说,却可能存在危及健康的风险。

    大多数老年人都面临着坏牙修复、病牙拔除的问题。七十多岁的李老师就深受牙病的折磨,痛苦不堪。思量再三,她“勇敢”地迈着小碎步,在老伴的陪同下到医院,准备拔掉嘴里所剩无几的烂牙。摘掉假牙,她满嘴跑风地告诉医生,我身体很好,没有什么病症,就是牙疼,要求把烂牙全拔了。

    李老太眼看着医生在她口腔内注射麻醉剂,并拿着明晃晃的拔牙器械,这时心跳加快,心头一紧,后来就不省人事了。经检查,李老太曾有严重的高血压病史。

    其实,再好的假牙也比不上自己的牙。对于疼痛、龋坏的牙齿,要根据情况尽量保留牙根,以便日后修复。这样做一方面能保持牙槽嵴的形态,另一方面可保证义齿发挥正常功能。如果牙齿松动厉害,前后左右活动,碰着就疼,说明牙齿残根、根尖病变严重或存在较严重的牙周病,需要拔除。此外,拔牙前应充分考虑牙齿周围病变程度、牙根长度、质地、硬度等,然后决定牙齿的去留,并为日后的修复工作做好计划。
, 百拇医药
    在老年人拔牙前可照常进食,保证睡眠充足,最好进行全身检查。有炎症的牙齿拔掉时容易感染,所以拔牙前两天内要控制炎症。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年人,拔牙时最好随身携带急救药品。拔牙前两天停用抗凝血药物和活血药物以避免拔牙后出血,必要时需要在心电监护下实施手术。牵一发而动全身,拔一颗牙可能诱发严重的心脏问题,所以冠心病老年患者应在病情得到控制半年后才能拔牙。

    糖尿病老年患者术前应尽量把血糖控制在8.8mmol/L以下,因为血糖过高术后易感染,伤口难愈合。肝肾功能不全的老人体质虚弱。容易感染,凝血功能较差,拔牙时更需慎重,以免术后出血无法控制。

    流血、疼痛、令人恐惧的钻牙声音会造成老年人心理紧张,可能会引起疾病发作。高血压老人拔牙时,往往会因为流血疼痛和精神过于紧张,引起血压急剧升高,突然晕倒,如遇到打麻药、牙钻等刺激,如果不注意,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拔牙时,老人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不利因素,尤为重要。
, 百拇医药
    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病等的老年患者拔牙时要格外小心,医生在给老年人拔牙前,一定要询问是否存在全身系统性疾病,然后根据情况做相关检查。如果有必要,应到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另外,老年人要有口腔卫生观念,最好定期检查并及时去除牙齿污垢和结石,以免牙齿的“千里之堤”毁于口腔卫生的“蚁穴”。

    拔牙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如果牙齿有长期慢性炎症,牙根周围组织渗透性差,就不易吸收麻醉剂,长期酗酒的老年人对麻醉剂的敏感性较差,需要增加剂量。

    拔牙过程中,医生会充分注意牙龈和牙周神经组织,拔牙过程也并没有想像中那样痛苦;拔牙前应避免吃过热食物,不做剧烈运动;牙齿拔除后,要轻轻咬住放在伤口上的药棉,30分钟后吐掉。拔牙当天要少说话、不用力吐口水、不用舌头舐伤口、不要刷牙漱口和抽烟喝酒等。牙槽窝中会形成凝血块覆盖伤口,凝血块会在24小时后纤维化并稳定在牙槽窝,1~2周后会钙化,并有骨小梁形成,2~3个月后凝血块完全骨化。此后,牙槽嵴变得平整,可在此基础上开展修复工程,进行镶牙,“重建”被“摧毁”的牙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