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07年第9期
编号:12066971
冠状动脉心脏之冠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日 《大众健康》 2007年第9期
     心脏是人身体的供血中枢,负责把富含氧气和养分的血液泵往全身各处,一旦心脏向全身供血出了问题,就会引起一系列相关的缺血症状、体征,乃至猝死。因此,专门为心脏这个供血中枢供血的冠状动脉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为供血中枢供血的血管

    冠状动脉是专为心肌供血的血管,覆盖在心脏的外表面,就像给心脏带了一顶供血的帽子,因此形象地称为“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分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左侧主干发出后,又分出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左右冠状动脉的分布有三种状况:一是右冠供血优势型,中国人约占65.7%;二是均衡型,中国人约占28.7%,三是左冠优势型,中国人约占5.6%。通常情况下,右冠状动脉开口径为3.1~5.0毫米,最粗可达7.0毫米。左侧主干直径4~5毫米,最粗可达7.5毫米,左前降支起始部直径3~5毫米,左回旋支起始部直径2.5~4.5毫米。冠状动脉内的血量是可变的,成人心脏重约300克(占体重0.5%),安静状态下,冠脉总血流量为250毫升/每分钟;剧烈运动时,为了满足心肌的氧供应,冠脉血流量可增至5倍以上。
, http://www.100md.com
    冠状动脉病变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炎、冠状动脉瘤等。病变血管可以发生狭窄、闭塞或瘤样扩张。最为常见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血管狭窄、闭塞,也可形成动脉瘤,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冠状动脉炎,同样可以导致血管狭窄、闭塞及瘤样扩张、较大冠状动脉瘤形成。瘤体内可形成附壁血栓,栓子脱落会堵塞远端血管,造成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炎多继发于系统疾病的基础之上,比如结节性多动脉炎、川崎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病、类风湿心脏病、多发大动脉炎、梅毒等均不同程度累及冠脉,引起冠脉狭窄或形成动脉瘤。冠状动脉硬化及继发的冠状动脉炎都可发生冠状动脉瘤。临床比较有代表性的应属川崎病,冠状动脉瘤发生率6%~33%,瘤体破裂是猝死的常见原因。但川崎病亦可发生冠脉狭窄,发生率23.7%。

    致冠脉粥样硬化的几大元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冠脉病变。导致冠脉硬化的元凶有多个,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及年龄、性别等,常常采用团伙作案的方式。另外缺乏运动、少食或不食蔬菜水果、精神社会因素、内分泌和遗传等因素也不容忽视。
, http://www.100md.com
    第一元凶:高血脂

    胆固醇是动脉硬化斑块中的主要脂质成分。血浆中的胆固醇主要由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携带,其中70%的胆固醇由低密度脂蛋白携带,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高密度脂蛋白是一主要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它能将胆固醇从周围组织运走,如果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会导致胆固醇在血管壁大量积聚,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第二元凶:高血压

    高血压是被公认的动脉硬化因素,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可因血压升高而明显加速,且病变加重。血压降至正常时病变发展减慢。此外,血压直接影响动脉壁结缔组织代谢,与高血压有关的肾素、儿茶酚胺、前列腺素和血管紧张素等也可改变动脉壁代谢,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第三元凶: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
, http://www.100md.com
    糖尿病患者可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糖代谢异常可导致脂代谢异常,高血糖损伤动脉内皮,诱发或加重动脉硬化,引起粥样斑块形成。

    第四元凶:超重或肥胖

    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25称为超重,体重指数>30称为肥胖。其对动脉硬化的影响常与高血压、高胆固醇、高甘油三脂等危险因素并存。

    第五元凶:吸烟

    吸烟可通过多种因素导致动脉硬化。尼古丁可明显降低血浆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并且能增强低密度脂蛋白的致动脉硬化作用。吸烟能使血浆激素、皮质醇、血管升压素和葡萄糖水平增高,损伤血管内皮。另外,吸烟还可以增加血栓因素。

    第六元凶:年龄,性别

    国外尸检资料表明,动脉硬化发生过程可开始于儿童期,至成年时才出现临床症状,动脉硬化的发生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
, http://www.100md.com
    我国动脉粥样硬化尸检检出率,20~59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但60岁后两者无差异。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冠心病发病年龄女性较男性平均晚10年,女性停经后,冠心病发病率开始上升,雌激素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故认为雌激素有防止动脉硬化作用。

    第七元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及其作用的认识的加深,发现它是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虽然其引起动脉硬化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减速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改变血液凝固状态及血小板功能等多方面因素引起动脉硬化。

    怎样才能早发现冠状动脉疾病

    无论是冠状动脉硬化还是冠状动脉炎,除原发疾病症状外,其因冠状动脉血管狭窄而发生的心肌缺血,临床表现是一致的。疼痛是冠脉病变的常见症状,发作的部位多在胸背部,可伴随窒闷感。疼痛也可见于颈部、上腹部、肩部。还有的表现为牙痛,症状发作与运动及情绪激动密切相关,心绞痛持续时间多不超过3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症状可缓解。如果疼痛持续30分钟以上不缓解,伴随大汗、血压不稳定等临床症状,应考虑可能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动脉瘤破裂后,可发生急性心包填塞,出现心率增快、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
, 百拇医药
    检查冠状动脉病的方法

    (1)心电图:心电图是冠脉疾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的基本诊断方法。使用方便,易于普及,当患者病情变化时便可及时捕捉其变化情况。无论是心绞痛或心肌梗塞,都有其典型的心电图变化,当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心电图负荷试验:对于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正常的患者,为揭示其潜在的问题,可通过运动负荷试验和药物试验(如潘生丁、异丙肾试验等),给心脏增加负荷,诱发心肌缺血,进而证实冠脉疾病的存在。

    (3)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12导联的动态心电图提高了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扩大了心电图临床运用的范围,还能帮助我们分析患者的症状是否与心电图表现吻合。

    (4)核素心肌显像: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时可做此项检查。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显示缺血区、明确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大小。结合运动试验再显像,则可提高检出率。

    (5)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及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所应采取的措施。同时,进行左心室造影,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