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07年第10期
编号:12066882
无所畏惧的老鼠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1日 《大众健康》 2007年第10期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那么人的恐惧来自哪里?神经心理学家说,是来自大脑基底结的杏仁核。当然,前提是必须有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的恐怖经历或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畏惧过程,才会在大脑中形成这样的恐惧中心,并通过神经中枢的反射弧而产生恐惧效应。

    杯弓蛇影与老鼠怕猫

    恐惧的产生或来源分两类。一类是后天生活中从生活经历中产生的。比如,被蛇咬后会产生恐惧心理,以致后来见到类似形状的物体都会是蛇并产生恐惧感。“杯弓蛇影”就是这种情况的极好解释。而另一种恐惧是天生的或遗传上获得的,比如老鼠千百年来形成的见猫就恐惧逃窜。

    虽然这两种形式的恐惧都有神经生理的基础,但是多少年来人们对后天环境中产生的恐惧心理一直了解不深。如果弄清恐惧心理的基础和根源楚将有助于治疗和改善恐惧以及类似的恐惧的多种心理疾病,或找到治疗心病的突破口。比如,精神创伤后综合征(PTSD)就是一种最为典型的后天生活所获得的恐惧。
, http://www.100md.com
    一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幸或灾难,如火灾、车祸、罪犯袭击、地震或洪水等,经历了这样的自然的或人为的灾害后,都会在精神上受到打击,并产生精神创伤后综合征,而且即使一个人的身体完好无损也不一定能幸免于PTSD。患PTSD的人常常表现为焦虑、气愤、紧张、失眠、恶梦多、易激怒及对噪音过于敏感等,他们常感到自卑、害怕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存在达半年或更长时间,患者还会出现沮丧、气愤、个性的改变和行为的退变。为了缓解自己的状况,患者也会以酗酒(借酒浇愁)或滥服药物来缓解症状。比如,经历过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美军士兵回国后,由于战争场面的血腥、惊恐以及滥杀无辜的内疚,都会让他们患PTSD。如果不能控制就会酿成悲剧。患PTSD的一些人不是杀死家人并自杀(全家死亡),就是他杀以寻求解脱。

    是杏仁核让人感到恐惧

    PTSD表现出的恐惧现象的心理根源究竟在哪里呢?神经生理学认为这是有火脑或基因的生物学根源的,但如果把生活经历看成是外因的话,那么大脑和基因的生物机制就是内因。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恐惧的大脑神经的内在机理。
, 百拇医药
    神经生物学家早就知道,杏仁核能使人和其它动物产生恐惧感以及学习躲避伤害性刺激带来的疼痛。但是要真正弄清杏仁核在人脑中的功能却是非常复杂的事情,因为杏仁核深藏于大脑深部,并且被很多复杂精细的神经结构所包绕,人们很难直接探测到杏仁核内神经元活动。不过,多少年的研究越来越清楚地证明,人类的杏仁核同动物的杏仁核一样,能够处理那些预示威胁的刺激信息并同时发出一个强烈的恐惧信号,这种信号可以让人的注意力快速转移到有可能产生威胁的物体上,比如一根可疑的、形状像蛇的棍子。

    那么,杏仁核是如何让人感到恐惧的呢?以往的研究发现,杏仁核可能是通过两条相关的途径来协调情绪和注意之间的关系。其一,杏仁核的信号促进情绪的诱导过程(至少是恐惧情绪的诱导),这个过程是指在忽略了某些平常视觉图像后在大脑高级皮质区域产生的有选择的图像。

    其次,尽管一些研究结果有争议,但也揭示出杏仁核还可以在不与大脑高级视皮质区进行联系的情况下独立工作。比如,杏仁核可以通过一个古老而不太精致的视觉通路来发现威胁信息。视觉信息通过这个直接通路到达杏仁核的速度要比通过进化上更高级的通路快,因为后者首先要把视觉图像送到人脑皮质进行处理。虽然这仅仅是数十毫秒差别,但对干一个神经元来说,已经是一个巨大的领先优势了,特别是对于在危险情况下的反应速度来说更是如此,这完全能让动物躲避危险。
, http://www.100md.com
    基于上述情况的理解,研究人员一直在试图用干扰杏仁核神经通路的方法来去除动物或人的恐惧感,这对于医治心理疾病至关重要。比如,干扰了通向杏仁核的通路,就可以让人不再感到恐惧、焦虑,也就能医治诸如焦虑、抑郁、精神创伤后综合征(PTSD),甚至精神分裂症。

    不怕猫的老鼠

    无论是后天生活中获得的恐惧还是先天就有的恐惧,都需要通过大脑中的杏仁核及其神经通道来体验和完成。顺理成章的推论是,如果对恐惧中心杏仁核及其传导通路作一些改造,也许就可以为“老鼠怕猫,千古奇冤”的翻案奠定基础了,也即是能从根源上治疗恐惧和PTSD之类的心理疾病。

    研究人员的设想在小鼠身上得到初步证实,因为老鼠怕猫是一种天然的恐惧模式。美国却发现,通过去除涉及恐惧的基因和蛋白质可以消除老鼠的恐惧感,使得老鼠不怕猫的奇闻变成现实。

    本来,研究人员打算通过干扰基底结中的杏仁核的发育来减少小鼠的恐惧,但是这种做法对大脑的损害极大,也因此难以准确地控制恐惧反应。于是美国新泽西Rutgers大学的格莱博·苏米亚茨基(GlebShumyatsky)等人通过敲掉一个单基因改变了小鼠大脑杏仁核的通道联系,这样一来便产生了一只无所艮惧的老鼠。这个基因叫做胞浆磷蛋白基因(也称微管去稳蛋白基因、癌蛋白18基因),它能编码并产生胞浆磷蛋白(stathmin),后者是细胞质溶质中广泛存在的磷蛋白,它可与微管蛋白二聚体结合,抑制微管蛋白向微管上添加,从而促进微管解聚。简单地说,胞浆磷蛋白基因编码产生的胞浆磷蛋白能控制微管的形成与分解。而微管又是一种提供结构支撑和帮助蛋白质在细胞内部转移的细丝。没有它,神经细胞和其他细胞内的物质传递,也即信息的传递就不可能完成。
, 百拇医药
    实验证明,这种改变了基因的小鼠与正常小鼠对电击恐惧的反应(类似于老鼠见猫后的恐惧)是不一样的,它们毫不理睬以前所习得的与电击相联系的恐惧声音,而正常小鼠听到这种声音却吓得蜷缩起来。不仅如此,这种胆大的小鼠还对恐怖的声音感到高兴。在空旷的环境中胆大小鼠也毫不畏惧正常小鼠所极力躲避的东西。当然,这种改变了基因的小鼠并非像人类一样无知者无畏,也不是因为它变傻了才没有恐惧感。因为实验证明改变了基因的小鼠并没有变傻,它和正常小鼠在通过迷宫以测定它们记忆的实验中都表现得一样好。

    苏米亚茨基解释说,胞浆磷蛋白的作用原理在于,它控制着神经细胞内大多数需要结构支持的分子的产生,而这些分子大多数又是在杏仁核中表达,当然这些分子也在睾丸中表达。如果没有支持结构,神经元(细胞)就不能发育成与其他细胞联系的通道。这样就会影响大脑中这种情感中心的记忆形成。也因此,如果消除了不良记忆,也消除了焦虑和PTSD等。

    寻找根治恐惧和心病的新药

    显而易见,去除小鼠胞浆磷蛋白基因的做法是切断大脑杏仁核中关于恐惧记忆的通道,也就能去除那些让人恐惧和不愉快的记忆,从而根治心理疾病。

    当然,研究人员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胞浆磷蛋白的确切作用原理,如果能更准确地理解胞浆磷蛋白是如何调整恐惧的,就有助于我们归纳出记忆形成的基本机理和特点,这同时也有助于人类的认知和学习。当然,这种机理同样可以帮助药物生产者设计出更好的药物,以治疗PTSD、焦虑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