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白领”的自我救赎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是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的人。
他们被称为“橡皮人”,具体表现在以下行业中:医生、银行员、程序员、教师、记者、交警、公务员、演员、出租车司机……按照心理学家分析,他们要么已习惯无需分享的孤独工作,要么上升空间有限,要么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在日复一日间消磨了斗志,换来的是挥之不去的空虚感。
这些人被称为“橡皮白领”,他们生活在中国的以下城市:根据一份12省市工作倦怠指数调查,对工作感到厌倦城市排名是天津、四川、重庆、上海、辽宁、湖北、广东、福建、江苏、北京、浙江、山东——中国城市的性格、发展速度、文化生态改变的不仅是GDP与CPI,还在改变小职员的幸福指数。
是什么使居住在以上城市的上述职业群体大部分变成了“橡皮人”?网络说法众多,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有以下几点成因:
, http://www.100md.com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它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而不断改变的相互作用过程。它有3个基本组成部分:
①个体:社会适应过程的主体。
②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不仅对个体提出了自然的和社会的要求,而且也是个体实现自己需要的来源,人际关系是个体社会适应过程中情境的重要部分。
③改变:是社会适应的中心环节。它不仅包括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而且也包括个体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己的需要。
, 百拇医药
橡皮人的出现暴露了很多现实问题,在个体难以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或者无力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时常常会出现无力感,受挫感,甚至导致成就感的缺失,逐渐出现职业枯竭,价值枯竭,情绪枯竭等。
回避模式的长期存在,促使人们想依靠外力:
当中国处于整合时期时,一些混乱和不协调在所难免,而如何应对和处理却是个体必须面临的人生成长课题。长期以来我们活在悖论之中——在最讲效率的时代,不耐烦的我们心生对慢的向往;在最讲个人发展的时代,我们因为无法快速成功而日益消极。橡皮人无梦,不代表他过去没有梦想;橡皮无趣,不代表他不想做有趣的事;橡皮人无痛,只因残酷现实让人对痛感必须习以为常。
这是一个现实——中国的大城市出现心灵超市,销售写有“快乐”、“安全感”等各种情绪的空瓶子。
这是一个现代的寓言——美国作家麦尔维尔写过一篇短篇小说《抄写员巴托比》。主人公巴托比是一位抄写员,他日以继夜不停地抄写文件,拒绝任何变化与沟通,不论人家要他做什么,他只是不停地重复说“我宁愿选择不”,到最后甚至拒绝进食,结果饿死了。
, 百拇医药
这也是一个悲剧——既有《杜拉拉升职记》教你如何百忍成金,又有成功学教你如何体面对话,还有中国的“酱缸”传统教你如何口是心非。到最后,你发现说真话容易犯错,便不再说话;你发现愤怒、轻视与得意时都会影响人际关系,便省略表情;你发现手舞足蹈会影响形象,便不再做任何夸张动作——在不知如何应对的时候,中国人惯用的逃避模式发挥了作用,于是人们终于活得如同一部人类学行为规范,去掉了表情,隐藏了情绪,不带一丝人气,成了橡皮人。
长期受挫,成就感缺失,迷失自我:
“橡皮人”的出现不是无缘无故的,由于对如何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的教育长期缺失,虽然心理学在中国已有相当的发展,然而人们依然对其缺少认知,误认为心理学就是“脑子有病”、“精神出了问题”等等,加之逃避模式的长期存在,促使一些人在社会适应的过程中遇到困惑不知该如何处理,常常依靠外界来解决问题,如等待别人做出改变,期待有一个什么好政策,或者自己有什么神力等等,而较少的向内看看,看看自己有什么资源可以改变这一切,可以为自己做些事情,促使现状得到改善,甚至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想做一个怎样的人,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完全迷失了方向,没有了信仰,找不到自我。尤其在遇到挫折或困境时,耳边听得最多的是“没办法”、“不可能”、“绝对不行”之类的话语,长此以往,导致成就感缺失,感觉每每不好,逐渐变得麻木不醒。
, 百拇医药
自我救赎
“橡皮人”首先必须明白的是自己目前的处境和状况,如果不想长期这样下去,必须做些自我改变而不是依靠外力,毕竟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事实上,生活变成今天这样,也是“橡皮人”自己的选择,也许有人会不同意,但事实确实如此,没有人能够左右你,唯有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要想改变现状,必须自我救赎:
一、 首先想明白自己要什么,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生活从来都没有容易过,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明白自己要什么,想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爱因斯坦选择了创造发明,无论条件多么艰难;居里夫人选择了研究镭,无论日子多么难熬;雷锋选择了助人为乐,无论是否得到回报;军人选择了保卫祖国,无论雪山多么寒冷;志愿者选择了救助他人,无论别人怎么说;心理咨询师选择了协助人们走出困惑,无论社会多么不理解。
, 百拇医药
人生是一次冒险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在进行一场穿越人生每一个场景的冒险旅程。直面与逃避的选择成就了我们现在的自己,以及我们现在正过着的生活。
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选择,我们必须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每天在内心问自己:我是谁?我到底要什么?当我们明白自己所要的,了解了自己的需求,就会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有时候有些选择看起来是对的,但是不一定适合当时的状况和现实,那就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如果选择了,就得去面对它,并且承担由此带来的所有结果,而不是逃避,选择之后内心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去跟随这个信仰。
二、 树立长期目标和远期目标,逐步实现
知道自己要什么了,自然就要有一个目标,目标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由一个个小的短期目标组成,每一个小的短期目标是组成长期目标的基本元素,一个人,当他不知道要去哪里,做什么时,很容易迷茫,失去动力,失去斗志,消沉抑郁。所以,在人生前行的过程中,目标就是我们前行的方向和指引,带领我们向前,因为有目标,所以即使途中不乏困难与荆棘,你都会有动力去克服,去应对而不是失去方向,消极懈怠。
, 百拇医药
当然,目标最好是切合实际和现实可行的,而不是让自己变成“房奴”、“车奴”、“孩奴”,如果刚刚工作,就不要给自己定一个做不到的买房计划和目标,如果工作刚刚几年又收入一般,不必为难自己做买房计划,总之,所有的目标和计划必须是基于自己的现实能力和基础的,俗话说:“量入而出”,很多人之所以会变成各种“奴”,就是做了一些不现实的计划,给自己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和压力。
另外,目标是需要逐步去实现的,而不是一步登天,因为没有谁能够那样,如果有那样的想法,那就是不现实的。
三、 勇敢地的面对而不是逃避:
心理学认为,任何问题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的资源,是改变的契机,如果受挫了,那么要从中获得成长;如果失败了,要学会总结经验和提升;如果没有了成就感,要尝试找到自信心;如果遭遇不公正待遇,那么学会为自己说话;如果不能对抗现实,选择自己改变或者改变环境;如果遇人不淑,就学会自省,学会辨别,不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 http://www.100md.com
总而言之,人生没有永远的顺利,也没有永远的不顺,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怎样应对,改变旧有的逃避模式,尝试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记住:每个问题至少有三个解决策略,那其中一定没有“逃避”这个词,除非现在暂时不能解决,可以暂时搁置,等获得力量再来解决,但一定不是长期搁置,如果长期搁置了,那就让自己“橡皮化”了。只要有一个积极正面的心态,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永远不要被问题吓到。实在想不出解决策略,也可以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也许,借助别人的力量是可以帮助自己找到自己的力量的。
当然,人生不仅仅是工作、学习、房子、车子,人生还有很多乐趣,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丰富自己的人生,多和身边的亲朋好友交流,相聚,从亲人、朋友那里获取力量,从大自然中汲取力量,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能够应对一切挫折和困境,让生活和工作达到动态平衡,保持乐观、留有一点点好奇与童心,欣赏生活,做一个智慧的人,从而达到自我救赎。, http://www.100md.com(周婷丽)
他们被称为“橡皮人”,具体表现在以下行业中:医生、银行员、程序员、教师、记者、交警、公务员、演员、出租车司机……按照心理学家分析,他们要么已习惯无需分享的孤独工作,要么上升空间有限,要么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在日复一日间消磨了斗志,换来的是挥之不去的空虚感。
这些人被称为“橡皮白领”,他们生活在中国的以下城市:根据一份12省市工作倦怠指数调查,对工作感到厌倦城市排名是天津、四川、重庆、上海、辽宁、湖北、广东、福建、江苏、北京、浙江、山东——中国城市的性格、发展速度、文化生态改变的不仅是GDP与CPI,还在改变小职员的幸福指数。
是什么使居住在以上城市的上述职业群体大部分变成了“橡皮人”?网络说法众多,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有以下几点成因:
, http://www.100md.com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它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而不断改变的相互作用过程。它有3个基本组成部分:
①个体:社会适应过程的主体。
②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不仅对个体提出了自然的和社会的要求,而且也是个体实现自己需要的来源,人际关系是个体社会适应过程中情境的重要部分。
③改变:是社会适应的中心环节。它不仅包括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而且也包括个体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己的需要。
, 百拇医药
橡皮人的出现暴露了很多现实问题,在个体难以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或者无力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时常常会出现无力感,受挫感,甚至导致成就感的缺失,逐渐出现职业枯竭,价值枯竭,情绪枯竭等。
回避模式的长期存在,促使人们想依靠外力:
当中国处于整合时期时,一些混乱和不协调在所难免,而如何应对和处理却是个体必须面临的人生成长课题。长期以来我们活在悖论之中——在最讲效率的时代,不耐烦的我们心生对慢的向往;在最讲个人发展的时代,我们因为无法快速成功而日益消极。橡皮人无梦,不代表他过去没有梦想;橡皮无趣,不代表他不想做有趣的事;橡皮人无痛,只因残酷现实让人对痛感必须习以为常。
这是一个现实——中国的大城市出现心灵超市,销售写有“快乐”、“安全感”等各种情绪的空瓶子。
这是一个现代的寓言——美国作家麦尔维尔写过一篇短篇小说《抄写员巴托比》。主人公巴托比是一位抄写员,他日以继夜不停地抄写文件,拒绝任何变化与沟通,不论人家要他做什么,他只是不停地重复说“我宁愿选择不”,到最后甚至拒绝进食,结果饿死了。
, 百拇医药
这也是一个悲剧——既有《杜拉拉升职记》教你如何百忍成金,又有成功学教你如何体面对话,还有中国的“酱缸”传统教你如何口是心非。到最后,你发现说真话容易犯错,便不再说话;你发现愤怒、轻视与得意时都会影响人际关系,便省略表情;你发现手舞足蹈会影响形象,便不再做任何夸张动作——在不知如何应对的时候,中国人惯用的逃避模式发挥了作用,于是人们终于活得如同一部人类学行为规范,去掉了表情,隐藏了情绪,不带一丝人气,成了橡皮人。
长期受挫,成就感缺失,迷失自我:
“橡皮人”的出现不是无缘无故的,由于对如何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的教育长期缺失,虽然心理学在中国已有相当的发展,然而人们依然对其缺少认知,误认为心理学就是“脑子有病”、“精神出了问题”等等,加之逃避模式的长期存在,促使一些人在社会适应的过程中遇到困惑不知该如何处理,常常依靠外界来解决问题,如等待别人做出改变,期待有一个什么好政策,或者自己有什么神力等等,而较少的向内看看,看看自己有什么资源可以改变这一切,可以为自己做些事情,促使现状得到改善,甚至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想做一个怎样的人,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完全迷失了方向,没有了信仰,找不到自我。尤其在遇到挫折或困境时,耳边听得最多的是“没办法”、“不可能”、“绝对不行”之类的话语,长此以往,导致成就感缺失,感觉每每不好,逐渐变得麻木不醒。
, 百拇医药
自我救赎
“橡皮人”首先必须明白的是自己目前的处境和状况,如果不想长期这样下去,必须做些自我改变而不是依靠外力,毕竟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事实上,生活变成今天这样,也是“橡皮人”自己的选择,也许有人会不同意,但事实确实如此,没有人能够左右你,唯有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要想改变现状,必须自我救赎:
一、 首先想明白自己要什么,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生活从来都没有容易过,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明白自己要什么,想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爱因斯坦选择了创造发明,无论条件多么艰难;居里夫人选择了研究镭,无论日子多么难熬;雷锋选择了助人为乐,无论是否得到回报;军人选择了保卫祖国,无论雪山多么寒冷;志愿者选择了救助他人,无论别人怎么说;心理咨询师选择了协助人们走出困惑,无论社会多么不理解。
, 百拇医药
人生是一次冒险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在进行一场穿越人生每一个场景的冒险旅程。直面与逃避的选择成就了我们现在的自己,以及我们现在正过着的生活。
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选择,我们必须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每天在内心问自己:我是谁?我到底要什么?当我们明白自己所要的,了解了自己的需求,就会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有时候有些选择看起来是对的,但是不一定适合当时的状况和现实,那就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如果选择了,就得去面对它,并且承担由此带来的所有结果,而不是逃避,选择之后内心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去跟随这个信仰。
二、 树立长期目标和远期目标,逐步实现
知道自己要什么了,自然就要有一个目标,目标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由一个个小的短期目标组成,每一个小的短期目标是组成长期目标的基本元素,一个人,当他不知道要去哪里,做什么时,很容易迷茫,失去动力,失去斗志,消沉抑郁。所以,在人生前行的过程中,目标就是我们前行的方向和指引,带领我们向前,因为有目标,所以即使途中不乏困难与荆棘,你都会有动力去克服,去应对而不是失去方向,消极懈怠。
, 百拇医药
当然,目标最好是切合实际和现实可行的,而不是让自己变成“房奴”、“车奴”、“孩奴”,如果刚刚工作,就不要给自己定一个做不到的买房计划和目标,如果工作刚刚几年又收入一般,不必为难自己做买房计划,总之,所有的目标和计划必须是基于自己的现实能力和基础的,俗话说:“量入而出”,很多人之所以会变成各种“奴”,就是做了一些不现实的计划,给自己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和压力。
另外,目标是需要逐步去实现的,而不是一步登天,因为没有谁能够那样,如果有那样的想法,那就是不现实的。
三、 勇敢地的面对而不是逃避:
心理学认为,任何问题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的资源,是改变的契机,如果受挫了,那么要从中获得成长;如果失败了,要学会总结经验和提升;如果没有了成就感,要尝试找到自信心;如果遭遇不公正待遇,那么学会为自己说话;如果不能对抗现实,选择自己改变或者改变环境;如果遇人不淑,就学会自省,学会辨别,不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 http://www.100md.com
总而言之,人生没有永远的顺利,也没有永远的不顺,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怎样应对,改变旧有的逃避模式,尝试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记住:每个问题至少有三个解决策略,那其中一定没有“逃避”这个词,除非现在暂时不能解决,可以暂时搁置,等获得力量再来解决,但一定不是长期搁置,如果长期搁置了,那就让自己“橡皮化”了。只要有一个积极正面的心态,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永远不要被问题吓到。实在想不出解决策略,也可以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也许,借助别人的力量是可以帮助自己找到自己的力量的。
当然,人生不仅仅是工作、学习、房子、车子,人生还有很多乐趣,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丰富自己的人生,多和身边的亲朋好友交流,相聚,从亲人、朋友那里获取力量,从大自然中汲取力量,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能够应对一切挫折和困境,让生活和工作达到动态平衡,保持乐观、留有一点点好奇与童心,欣赏生活,做一个智慧的人,从而达到自我救赎。, http://www.100md.com(周婷丽)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