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心理词条(1)
【嘎萨效应】
“嘎萨效应”是指动物吃过食物后如果产生厌恶后果,则下次不再吃这种食物的行为,即条件刺激引起动物对食物味觉、嗅觉、视觉的综合厌恶反应。人也一样,某些儿童的偏食原因就是由此引起,尤如有人吃一次香菜后,不堪忍受其味道,而终生不吃香菜。或者,对一种好吃的东西一次吃得太多,造成反胃,呕吐腹泻,以后便不再喜欢吃这种食物。对嘎萨效应导致偏食的孩子,多给予鼓励十分重要,如孩子高兴了吃一点他过去不爱吃的东西,要马上予以表扬,并顺势说明这种食物的营养价值。父母要带头津津有味地吃孩子不吃的食物。用这种榜样学习法,也可克服嘎萨效应造成的偏食。
【节日被控感】
“节日被控感”是一种现代社会的常见心理病。指人们在节假日中反而会感觉到没有自由,无法放松,十分疲劳。这是因为现在很多过节的方法集中于奢侈品和礼物上,人们过于强烈的渴望拥有一个“完美的假日”所以给自己很多压力,变得更难承受。美国心理学会的Katherine Nordal博士认为,物质消费并不是节日精神的真正意义所在,节日的核心是家庭、团聚。人际的接触可以释放被控感,让我们真正享受节日。
【自我牵挂】
“自我牵挂”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心理现象。指我们将外界和自我牵连起来的一种倾向,即假设外界事物对自己影射着某种意义,特别是对自己有不利影响、如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这时往往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这种现象通常是一次性的,而且经过片刻的理性的思考之后就会醒过来。
【猥谈习惯】
“猥谈习惯”是一种很常见的社会行为,几个男青年凑在一起,特别是几个熟人在一起闲聊时,往往出现猥谈,比如讲讲黄色笑话,说说荤段子等等。周围的人不理解的话会视之为低级下流。其实这是常见的男性性心理反映,只是一种正常的疏导途径,不涉及道德问题。在猥谈者中,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有着不同的心理。年龄较大的、经验丰富的人猥谈,多以夸示其见多识广,年龄较小、经验贫乏的人猥谈,多半是发自一种奇异的虚荣心,不愿被人认为是经验缺乏,或不懂世故。
【情境想象法】
“情境想象法”是一种考试减压法。无论多么爱走神儿的学生,当参加重要的考试或竞赛时,他也会尽可能地集中注意力作答、发挥出最佳水平。因此,请你每次做作业时想象自己是在参加某次大考或竞赛,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这样可以使自己紧张起来,注意力就自然集中了。
【适度紧张】
“适度紧张”是一种正常的考前心态,它的存在并不是坏事。反而有益于正常水平的发挥。考试临近,考生的心理自然会变得紧张,这种紧张实际上是一种动力,心理过于紧张或过于松弛,都不利于考生正常水平的发挥。而适度的紧张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力,使思维变得活跃、联想变得丰富。当自己的心理变得紧张的时候,不用担心,说不定还会有助于自己平时最好水平的发挥。
【开考紧张】
“开考紧张”是一种正常的考试心理。我们在开考时往往最紧张,此时适宜做一些不需要多少脑力活动的机械性事项,如,写姓名、涂考号,适当放慢速度力求准确无误,同时,也是为了稳定自己的情绪。在遇到难题时又会使自己的情绪变得紧张。作为考生,对高考所具有的特点应该有所认识,这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考生们的得分必须要有一个区分度,而这种区分度是靠试题难易梯度来决定的。进考场前,考生要根据自己平时的实力来确定考试得分的目标,必须要有一种必定会遇到难题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因遇到难题而造成的心理紧张。考试中,还有一种情况会引起心理紧张。那就是,你遇到的题目,想不好下不了笔,而周边考生写字和翻试卷声不断,让你变得更急。事实上,答题不是做广播体操,你在做这一道,他在做那一道,不可比,等他做你这一道,可能也下不了笔。在考试终了前,监试员会提醒考生还有多少时间,此时要避免两种情况:一是因来不及答题引起的恐慌,此时作为考生要考虑怎样充分利用每一分钟,而不是指望把试卷答完,争取做过的题目能得分。二是因答题已完成所产生的心理松弛而忽视检查,要记住在考场上每一分钟都可能是增长分数的机会。
【良性放松】
“良性放松”是一种心理放松技巧。指在高压事件渡过后,突然搬走心头大石时,我们要适度的放松,不要一下子松到彻底,以免乐极生悲。最好的方式是先做一些柔和的娱乐活动,比如散散步、听听音乐、看看电视、阅读感兴趣的文章、和朋友聊聊天……不要一下子就参加疯狂的聚会,彻夜玩乐。
【惊恐效应】
“惊恐效应”是指个别、局部的事件,引起整体、广泛的惊慌与恐怖的情绪。举例说,英国发现疯牛病后,欧洲乃至亚洲一些国家也紧张得不敢吃牛肉,这就是惊恐效应在起作用。这是一种影响社会秩序的消极效应,恐怖分子往往利用散布谣言、撒放传单、搞恐怖爆炸事件等办法,达到扰乱民心、破坏人们正常生活秩序的目的。而惊恐效应出现的原因,则是来自个体的安全感的丧失和盲目的从众,其心理深层原因是人的潜意识的虚弱与求助欲望。一般说来,一个坚强、自信,有冷静分析力的人,是不易卷入惊恐效应中的。
【态度】
“态度”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宽泛的概念,指一种对人或事物或概念的带有认知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的持久的看法。较早的态度定义是由G.M.奥尔波特给出的,他认为态度是一种心理的或神经的准备状态,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有指导个人对于有关对象,包括对人和事物作出反应的作用。
【酒精效应】
“酒精效应”指人在似醉不醉中,可达到平常不会有的激情强度,从而表现出豪爽的恢弘,或拍案而起、拔刀相助的激惹。这种酒精作用下达成的后效,称为“酒精效应”。据说,诗仙李白的许多诗都是在酒精作用下的朦胧中产生的。“李白斗酒诗百篇”就是形容他酒后作诗的夸张说法。当然,在酒精作用下,人处于正激情状态,心情显得比平时更豪爽,于是能承诺平时不敢承诺的事,答应别人平时不能答应的要求。这时,酒精往往会成为一些恶性事件的诱发因素。不少行凶、抢劫的犯罪人,就是在自己饮酒或他人劝酒后产生了非正义冲动而实施犯罪行为的,酒精效应在这里实质上起到欲望强化不可抑和壮胆、麻醉的作用。所以,适当利用酒精效应才能获得好的结果。我们要有自知之明,适量饮酒,切不可失控,否则害人又误己。
【猪大肠效应】
“猪大肠效应”人们都知道猪大肠的内壁是直接与又脏又臭的猪屎接触的,但人们还是乐于吃以猪大肠做的菜肴。然而,如果把猪大肠从猪屎坑里捞出来,即使洗得再干净,也无人要吃,这个效应称之为“猪大肠效应”。这在于人们重其表面不重其里的普遍的心理偏差。就像一堆杂物放在这,看起来很不舒服,但只要在上面盖一大块干净布,不舒服感就会变轻,但实际上杂物并没有改变。所以,我们看事物不能只看外观,对内里假装视而不见,全面的看问题才会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事物。
【爱情沉默症】
“爱情沉默症”是指已婚男女一反热恋的亲密与热烈,对婚后夫妻情感的表达往往显得忸忸怩怩,甚至到了无话可讲的地步的状态。原因之一,许多人认为,一旦成为夫妻,就都是自家人了,他爱我,我爱她,天经地义,何必再不厌其烦地说出来呢?作为夫妻,他应该做他的事,挣钱养家;她也应该尽她的本份,相夫育子,两人没有必要假惺惺地客套什么了。对此,要打破错误观念,多与爱人沟通交流,寻找适合双方的交流方式,也能更容易找回相恋时的感觉。
【维特自杀效应】, 百拇医药(心灵安全岛)
“嘎萨效应”是指动物吃过食物后如果产生厌恶后果,则下次不再吃这种食物的行为,即条件刺激引起动物对食物味觉、嗅觉、视觉的综合厌恶反应。人也一样,某些儿童的偏食原因就是由此引起,尤如有人吃一次香菜后,不堪忍受其味道,而终生不吃香菜。或者,对一种好吃的东西一次吃得太多,造成反胃,呕吐腹泻,以后便不再喜欢吃这种食物。对嘎萨效应导致偏食的孩子,多给予鼓励十分重要,如孩子高兴了吃一点他过去不爱吃的东西,要马上予以表扬,并顺势说明这种食物的营养价值。父母要带头津津有味地吃孩子不吃的食物。用这种榜样学习法,也可克服嘎萨效应造成的偏食。
【节日被控感】
“节日被控感”是一种现代社会的常见心理病。指人们在节假日中反而会感觉到没有自由,无法放松,十分疲劳。这是因为现在很多过节的方法集中于奢侈品和礼物上,人们过于强烈的渴望拥有一个“完美的假日”所以给自己很多压力,变得更难承受。美国心理学会的Katherine Nordal博士认为,物质消费并不是节日精神的真正意义所在,节日的核心是家庭、团聚。人际的接触可以释放被控感,让我们真正享受节日。
【自我牵挂】
“自我牵挂”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心理现象。指我们将外界和自我牵连起来的一种倾向,即假设外界事物对自己影射着某种意义,特别是对自己有不利影响、如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这时往往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这种现象通常是一次性的,而且经过片刻的理性的思考之后就会醒过来。
【猥谈习惯】
“猥谈习惯”是一种很常见的社会行为,几个男青年凑在一起,特别是几个熟人在一起闲聊时,往往出现猥谈,比如讲讲黄色笑话,说说荤段子等等。周围的人不理解的话会视之为低级下流。其实这是常见的男性性心理反映,只是一种正常的疏导途径,不涉及道德问题。在猥谈者中,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有着不同的心理。年龄较大的、经验丰富的人猥谈,多以夸示其见多识广,年龄较小、经验贫乏的人猥谈,多半是发自一种奇异的虚荣心,不愿被人认为是经验缺乏,或不懂世故。
【情境想象法】
“情境想象法”是一种考试减压法。无论多么爱走神儿的学生,当参加重要的考试或竞赛时,他也会尽可能地集中注意力作答、发挥出最佳水平。因此,请你每次做作业时想象自己是在参加某次大考或竞赛,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这样可以使自己紧张起来,注意力就自然集中了。
【适度紧张】
“适度紧张”是一种正常的考前心态,它的存在并不是坏事。反而有益于正常水平的发挥。考试临近,考生的心理自然会变得紧张,这种紧张实际上是一种动力,心理过于紧张或过于松弛,都不利于考生正常水平的发挥。而适度的紧张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力,使思维变得活跃、联想变得丰富。当自己的心理变得紧张的时候,不用担心,说不定还会有助于自己平时最好水平的发挥。
【开考紧张】
“开考紧张”是一种正常的考试心理。我们在开考时往往最紧张,此时适宜做一些不需要多少脑力活动的机械性事项,如,写姓名、涂考号,适当放慢速度力求准确无误,同时,也是为了稳定自己的情绪。在遇到难题时又会使自己的情绪变得紧张。作为考生,对高考所具有的特点应该有所认识,这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考生们的得分必须要有一个区分度,而这种区分度是靠试题难易梯度来决定的。进考场前,考生要根据自己平时的实力来确定考试得分的目标,必须要有一种必定会遇到难题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因遇到难题而造成的心理紧张。考试中,还有一种情况会引起心理紧张。那就是,你遇到的题目,想不好下不了笔,而周边考生写字和翻试卷声不断,让你变得更急。事实上,答题不是做广播体操,你在做这一道,他在做那一道,不可比,等他做你这一道,可能也下不了笔。在考试终了前,监试员会提醒考生还有多少时间,此时要避免两种情况:一是因来不及答题引起的恐慌,此时作为考生要考虑怎样充分利用每一分钟,而不是指望把试卷答完,争取做过的题目能得分。二是因答题已完成所产生的心理松弛而忽视检查,要记住在考场上每一分钟都可能是增长分数的机会。
【良性放松】
“良性放松”是一种心理放松技巧。指在高压事件渡过后,突然搬走心头大石时,我们要适度的放松,不要一下子松到彻底,以免乐极生悲。最好的方式是先做一些柔和的娱乐活动,比如散散步、听听音乐、看看电视、阅读感兴趣的文章、和朋友聊聊天……不要一下子就参加疯狂的聚会,彻夜玩乐。
【惊恐效应】
“惊恐效应”是指个别、局部的事件,引起整体、广泛的惊慌与恐怖的情绪。举例说,英国发现疯牛病后,欧洲乃至亚洲一些国家也紧张得不敢吃牛肉,这就是惊恐效应在起作用。这是一种影响社会秩序的消极效应,恐怖分子往往利用散布谣言、撒放传单、搞恐怖爆炸事件等办法,达到扰乱民心、破坏人们正常生活秩序的目的。而惊恐效应出现的原因,则是来自个体的安全感的丧失和盲目的从众,其心理深层原因是人的潜意识的虚弱与求助欲望。一般说来,一个坚强、自信,有冷静分析力的人,是不易卷入惊恐效应中的。
【态度】
“态度”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宽泛的概念,指一种对人或事物或概念的带有认知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的持久的看法。较早的态度定义是由G.M.奥尔波特给出的,他认为态度是一种心理的或神经的准备状态,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有指导个人对于有关对象,包括对人和事物作出反应的作用。
【酒精效应】
“酒精效应”指人在似醉不醉中,可达到平常不会有的激情强度,从而表现出豪爽的恢弘,或拍案而起、拔刀相助的激惹。这种酒精作用下达成的后效,称为“酒精效应”。据说,诗仙李白的许多诗都是在酒精作用下的朦胧中产生的。“李白斗酒诗百篇”就是形容他酒后作诗的夸张说法。当然,在酒精作用下,人处于正激情状态,心情显得比平时更豪爽,于是能承诺平时不敢承诺的事,答应别人平时不能答应的要求。这时,酒精往往会成为一些恶性事件的诱发因素。不少行凶、抢劫的犯罪人,就是在自己饮酒或他人劝酒后产生了非正义冲动而实施犯罪行为的,酒精效应在这里实质上起到欲望强化不可抑和壮胆、麻醉的作用。所以,适当利用酒精效应才能获得好的结果。我们要有自知之明,适量饮酒,切不可失控,否则害人又误己。
【猪大肠效应】
“猪大肠效应”人们都知道猪大肠的内壁是直接与又脏又臭的猪屎接触的,但人们还是乐于吃以猪大肠做的菜肴。然而,如果把猪大肠从猪屎坑里捞出来,即使洗得再干净,也无人要吃,这个效应称之为“猪大肠效应”。这在于人们重其表面不重其里的普遍的心理偏差。就像一堆杂物放在这,看起来很不舒服,但只要在上面盖一大块干净布,不舒服感就会变轻,但实际上杂物并没有改变。所以,我们看事物不能只看外观,对内里假装视而不见,全面的看问题才会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事物。
【爱情沉默症】
“爱情沉默症”是指已婚男女一反热恋的亲密与热烈,对婚后夫妻情感的表达往往显得忸忸怩怩,甚至到了无话可讲的地步的状态。原因之一,许多人认为,一旦成为夫妻,就都是自家人了,他爱我,我爱她,天经地义,何必再不厌其烦地说出来呢?作为夫妻,他应该做他的事,挣钱养家;她也应该尽她的本份,相夫育子,两人没有必要假惺惺地客套什么了。对此,要打破错误观念,多与爱人沟通交流,寻找适合双方的交流方式,也能更容易找回相恋时的感觉。
【维特自杀效应】, 百拇医药(心灵安全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