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11年第10期
编号:12117630
自己用药 易陷三误区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大众健康》 2011年第10期
     张明今年52岁。2011年5月,因患脑血栓出院后,在家接受康复治疗。为了省点诊察费,张明没去医院,也没查血压、血糖及血脂,只是听信了民间偏方,便到药店找坐堂先生开了九副中药,结果一个月后又患大面积重症脑出血,病情危重,经住院抢救无效身亡。

    现实生活中,像张明这样,自己用药出现不良后果的还真不少见。殊不知,药品毕竟不是生活日用品,患者也不一定是“全科医生”,仅凭自己对医药知识的肤浅了解和所谓的“用药经验”,就经常“自己治疗”,不免显得有些盲目和轻率,轻者延误治疗,重者危及生命。有的病人一味盲从所谓“偏方”,且不说该偏方的真假及疗效,单就偏方是否适合自己的病情也应进行一番思量。求医问药不是日常小事,还是慎重些好。

    误区之一:盲目相信“祖传秘方”

    祖国医药学博大精深,确实有许多“祖传秘方”应用后效果良好。但是,作为普通大众,如果患了病,最好还是不要轻易用这些没有经过专家学者研究、确认的“祖传秘方”,否则有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甚至会造成人身伤害。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病症的产生可能会有新的原因,所以过去行之有效的处方对今天新的病理症状就不见得有效;其次,如今已经有新的或更好的药品产生,而且服用方便、副作用小,再用没有经过科学研究的处方已没有意义;另外,一些老处方中所需的药材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偏方治疗的都是个例,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对照试验,以至于无法判定病情的好转究竟是偏方的作用还是疾病自愈的结果。同时,有些偏方的治疗效果也缺乏科学统计分析。用偏方治疗者往往会夸大有效性而掩盖无效率,从而使得众多的治病心切或缺乏了解者盲目轻信。

    误区之二:过分相信药店营业员

    自医保制度实施后,零售药店迅速普及,甚至超市都有非处方药品出售。而药店营业员绝大多数均未经过医药知识的系统培训,整体业务素质远远达不到国家基本要求。即使是某些配备了执业药师的零售药店,营业人员也不一定能指导你正确合理地用药。因为执业药师不是“全科药师”,更不是“临床医师”。

    更为严重的是,为了营业额,有的营业员会不顾患者病情需要,盲目推荐高价药品;有的营业员可能因不了解患者病情而盲目推荐治疗药物。结果很可能延误患者的及时治疗或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从而加重患者身心伤害和经济损失。

    误区之三:依赖自家小药箱

    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呢?为了方便,自家准备些常用药品也未尝不可。如备有消毒酒精棉球、创口贴、云南白药等外用药品,对某些小的创伤、出血、疼痛就可在家自行治疗;如备有“康泰克”或中药感冒冲剂等药品,就可能及时控制或缓解感冒症状,既省力、省心又省钱。配备家庭药箱虽有诸多好处,但毕竟不能代替医院,原因很简单:你的医药知识十分有限,即使你已有多年的用药经验,同样会因病情的发展变化而使你难以把握,导致错误用药。

    如有一位慢性胃病患者,以往胃痛发作服用胃必治即可缓解。有天晚上,其“胃痛”又发作且疼痛较厉害,该患者仍按经验 服用“胃必治”,以为会药到病除。谁知疼痛并未缓解,且发病越来越重,大汗淋漓,全腹剧痛,后经送医院确诊为胃溃疡穿孔,经手术治疗才好。又如常见的感冒,症状轻的,只要多喝水注意休息,不必服药亦可自愈。然而,重者特别是老年人或儿童感冒出现发热、咳嗽时,则有可能并发上呼吸道感染,应该去医院经医生确诊后再用药,否则自家治疗失误,出现风心病、急性肾炎(造成尿毒症)后悔晚唉!殊不知,正确服药的前提是疾病的正确诊断,而在自己病情尚未明确之前就盲目用药,风险之大可想而知。有时,即使根据以往经验对自己的病情有了八九成把握,要做到合理用药,也非易事。, 百拇医药(陆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