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12年第2期
编号:12142624
撑着不死,还是好好活着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大众健康》 2012年第2期
     生生死死,人之常事,不可避免。有生子的快乐,但更多的是朋友、同事、领导的生病,甚至是死亡的威胁。

    参加葬礼,体会生死

    去年春天,我的导师去世了,我参加了他的葬礼。到了教师节,看到有些同事去看其导师,不免羡慕起来,也越加怀念我的导师。一个同事曾对我说,为给她母亲买墓地,她跑遍了北京市,一遍遍问自己:我母亲会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我没有事先征求她的意见?入冬时节,我又参加了一退休教师的葬礼。

    看到生命渐渐离我们远去,我也曾问及他们是否和家人谈过死亡和死后的安排?回答是:一般不谈。

    这种情形,比较普遍。

    “未知生,焉知死”。此是避讳谈死呢,还是让我们从生中来体会死呢?由于现代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人们对死亡更加地难以超越。一个高中生为了买ipad甚至“卖”掉一个肾,也更有甚者,竟有医院让此事得以“成交”!现代医疗技术可以通过呼吸机等手段,让原本很快死亡的人,可以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的“脑死亡”状态。这种大大延长了人们从生到死的时间概念,也使人们对死亡的恐惧越来越深。

    当经历了一些周围人的死亡,当看到自己的长辈的死亡后,对“下一个就是自己”的恐惧,油然而生。

    生如春花,死如秋美

    我曾经给医学生开过中国的生命观选修课,和学生一起探讨我国对于生死的基本看法。儒释道对生死的论述不同,需要一定的智慧才能深刻感悟。

    儒家很重视人的生物学生命。《尚书·洪范》中说“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其中关于寿命就有两条,即“寿”、“考终命”,除此,还有“六极”(凶短折、疾、忧、贫、恶、弱),直接涉及身体的有“凶短折”和“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7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