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15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736667
历史博物馆(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7月1日 《大众健康》2015年第7期
     “素”的本义是未经染色的丝绸,故又引申出质朴、纯净、简单之意。素食原指朴素、清淡的饮食,后来才特指不含肉类的特殊饮食习惯。

    古代肉类供应有限,只有贵族才有机会享用,故古代典籍中有以“肉食者”为其代称,上古礼制对于食肉亦有严格限制,《礼记·王制》云“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而普通百姓的饮食基本是素食。孟子对理想社会的构拟中有一条“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足见肉食对平民来说有多么奢侈。因此,最初的素食并非一种有意而为的饮食方式,而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饮食习惯。这样的素食谈不上对健康或美味的追求,更无关信仰和文化,只是为生活所迫而已,与今天的人们所追求的素食健康和素食主义是有区别的。

    那么,中国素食文化的源头在哪里呢?

    中国素食文化的起源

    既然上古时代的肉食是如此珍稀,又是什么样的动机让人们主动舍弃肉食呢?是对神灵的信仰。

    中国人最早的主动素食行为,产生于祭祀习俗中。古人于祭祀仪式之前,要先行斋戒,以示对神灵的尊敬。斋戒的内容,除了沐浴更衣,静心安神外,还有就是饮食上的要求,“不饮酒”、“不茹荤”,即戒除酒肉,改为食素。古人认为,“茹素数日”,可“净其身,清其心”,可以使自身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才能在祭祀中与神灵沟通,并获得神灵的护佑。

    为什么古人认为吃素可使身体和心灵洁净呢?动物和人类一样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7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