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17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055191
滚蛋吧!围产期抑郁君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1日 《大众健康》2017年第5期
     从获知孕育了新生命的那一天起,相伴随的往往是希望和美好的未来,然而,围产期抑郁却如梦魇般侵袭着准妈妈或新妈妈们的幸福生活,放轻松,找回自己,和抑郁说再见。

    因为职业的原因,我接触过很多围产期(怀孕满28周到产后一周)女性,陪伴她们从准妈妈到新手妈妈,一起面对生理和心理变化。然而,更多女性正经历的那些却可能根本无法言语。初为人母,仿佛进入了另一个时空,疲惫,茫然,她们独自承受,不敢哭泣,她们失眠,自责,不知所措。走出来的那些人回忆起那些事,想要拥抱曾经的自己;有些人有气无力地说“我觉得再也好不了了。”或许,从围产期和产后抑郁的案例中,你会从找到那束冲破阴霾的阳光。

    围产期和产后女性会出现哪些变化?

    A是一位大龄产妇,有一个十岁的儿子,如今二胎怀孕七个月。因为意外怀孕,所以到现在她都没有做好第二次当妈妈的准备,状态一直不稳定,时而抑郁担心自己的宝宝不能健康出生,担心自己没有能力照顾好这个小人,时而很狂躁,会产生过激的念头,食欲也随之产生了变化。

    这些变化,是围产期常有症状,主要表现为:进食减少,情绪控制不佳,临床主要表现为抑郁和躁狂两种心境,而国内流行病学所报道的产前抑郁症发病率在12%左右。

    研究表明,产前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高龄、低收入、家庭关系紧张、缺乏社会支持。产后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产前抑郁、婴儿性别、不良坐月子方式、家庭与婚姻关系紧张等。需要指出的是婴儿性别这一因素,在大城市影响有限;但在农村地区,这一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

    另外一位妈妈Y,产后五个月找到我,她坦言:“自己有幸福的家庭,一直以来家庭、工作、感情都非常顺利,可是生完宝宝后,一切都不同了:每天,都感觉很低落,没有缘由就大哭一场。害怕靠近窗户,一旦靠近窗户会有可怕的想法——想把宝宝丢下去。当觉察到这样的想法时,我会很自责。我是一个妈妈啊,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可是当我抱着宝宝的时候,甚至当喂奶的时候,我感受不到任何联结,我好担心有一天我的想法会付诸行动。”

    Y的变化正是产后抑郁的种种表现:感到没有希望和价值感,心境低落,无理由的大哭,丧失对宝宝的兴趣,有伤害自己或宝宝的想法,进食/睡眠过多或过少……

    为什么会陷入产前/产后抑郁?

    首先,新的身份导致从生理到心理发生变化。

    很多妈妈表示,她无法接受从怀孕前体重不过百到怀孕后成为约150斤的大胖子,腿上、肚皮上越来越多的妊娠纹让她们对未来充满了恐惧,看不到希望,产后大多数妈妈面临身材走样的苦恼。同时,个人时间被压榨的所剩无几。每晚一到两个小时就要起来喂奶或照顾宝宝,白天有的全职在家,有的还要在家和单位两头跑。和闺蜜喝个下午茶、看场电影早就成为了奢望,现在的愿望也只想睡个好觉。后果就是,除去做妈妈这件事,个人价值感日渐降低,更别提什么追求与梦想。

    其次,是自我的缺失。

    妈妈这个身份似乎成了自己的代名词,很多母亲甚至不再有自己的名字,而是变成了“xx的妈妈”。她们似乎不再是独立的个体,更像是与宝宝作为一种共生关系而存在。

    吃饭前要先查“哺乳期能吃xx吗?” 吃进去的都为了宝宝,穿衣服为了带宝宝更方便,包是为了能装更多宝宝的东西,一切都是为了宝宝。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缺乏社会的支持。

    宝宝降生后,很多家庭注意力会全都放在宝宝身上,宝宝就是中心,却忽略了这时最该被关心的妈妈们,她们可能还没有适应母亲的角色,还对能不能成为好母亲充满了担忧,分娩后的伤口还清晰可见。

    而且人们有刻板印象——女人天生就會带宝宝。怎么可能!宝宝的成长难免跌跌撞撞,当宝宝稍微感冒发烧或不小心摔跤时,母亲常被责怪“怎么连宝宝都带不好”,甚至有些母亲听着生病宝宝的哭声,都会觉得那是来自宝宝的“控诉和责备”。

    如何应对产前/产后抑郁

    首先,请取得家人特别是伴侣的支持

    我有一个朋友,她孕期到生产,都是和老公的“二人世界”,老公忙得团团转:送她上班,带她去产检,接她下班后一起吃饭,自己还要上班、健身、跟进项目……现在宝宝两岁多,参加早教班,爸爸全程陪读。外教都忍不住夸他:这是我见过的唯一享受的家长。然而大多数孕妇待产期间却是另外一种场景:家里人照顾孕妇却忽视孕妇的心理感受,老公以忙事业为由参与感很少,好像是她们在给老公减轻压力让他在外安心工作,实际情况是男人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参与感,心态上也是局外人。取得伴侣支持,夫妻两人一起陪伴宝宝,分享育儿感受,哪怕是负面的,自己的压力相对也会少很多。

    其次,尽可能保证充足睡眠。

    生理状态对心理状态有着直接影响,和家人协调夜间看护宝宝的时间,尽量保证自己的睡眠质量。

    最重要的是,请记住,你的身份首先是你自己,其次是妈妈。

    我见过把宝宝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的妈妈,自己却有些“灰头土脸”,也见过每年在宝宝身上“投巨资”的妈妈,却舍不得为自己买一支口红。当我问她们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时,换来的多是沉默。

    其实,你是可以暂时抽离母亲的身份,给自己几个小时的时间做个头发、逛个街、看会书,或者和老公约会。这时,请放下你的担心和自责,宝宝不会因此和你变生疏,反而,在他长大后可能会更加欣赏这样的妈妈。

    我相信,成为自己的你,会带着那束光,照亮你的宝宝,照亮你的家庭。

    韩婧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栏作者。一直在遇见不同的人,听不同的故事,愿意透过你的眼睛,去看你的世界。公众号:韩婧心理工作室(ID:hanjingloveu),咨询微信:421159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