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是儿时的“年”
平房里火炕、火墙的炙热,邻里乡亲的亲热,孩子们对年的“狂热”……
很久没有在东北过年了,“东北大年”已经是我很久以前的记忆。那时候,我是一个孩子。
和大家的感觉一样,现在似乎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现代化程度提高了,“年”的味儿却越来越淡了。
有一部电影叫《过年》,讲的很像我们小时候。但一想到东北的年,首先想到的还是冰天雪地。
小时候,东北的雪似乎比现在多得多。每次下雪后,大家就出来扫雪,然后把雪一堆一堆地堆在路边。房顶上依然铺着厚厚的白雪,家家的窗户上布满霜花。白雪和霜花伴随着西北风,使“冷”成为东北冬天的最大特点。
然而,“热”,也是东北过年的一大特点。平房里火炕、火墙的炙热,邻里乡亲的亲热,孩子们对年的“狂热”……
东北屋里面的热自不必说,屋里屋外的温差可以达到50摄氏度(室内零上25摄氏度,室外零下25摄氏度)。邻里的“热”在平时和过年都能体现出来。
我们家在父母单位的家属大院里,左邻右舍都非常熟悉。每家三四个孩子,彼此之间都是“亲兄弟”“亲姐妹”。尽管当时家家都不富足,但谁家偶尔做点好吃的,都会给邻里乡亲送点儿,或者把邻家孩子叫来尝尝鲜儿。那时候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叫“隔窝香”,同样的东西,喜欢吃人家的。因此,大人们都非常注意邻里关系。每逢过年,三十晚上闹腾一夜。初一一大早,父母就催着我们起床,催着去叔叔、阿姨家拜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0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