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中的典型误区
治愈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为国际难题之一。我国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感染来自上一代的母婴垂直传播,需长期或终身服药才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但能够最终达到HBSAg消失或抗HBS出现而停药者则是凤毛麟角。在漫长的HBV抗病毒治疗历程中,患者会产生诸多认知误区。这些误区处置得当与否,对疗效和预后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现择要介绍如下。误区一:“小三阳”比“大三阳”好
所谓大、小三阳是病友检测乙肝五项标志物后获得的结果。
“大三阳”指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这三项指标同时阳性,多见于HBV感染的早期。其出现提示感染时间相对较短(如婴幼儿、青少年),病毒处于高复制期,传染性强,许多“健康的”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轻症和部分肝癌患者均可见到此种情况。
“小三阳”者为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三项指标同时阳性,多见于HBV感染3年~5年后的慢性持续期、肝硬化期或“大三阳”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血清转换之后。我国“小三阳”多由“大三阳”转变而来。
相对于“大三阳”而言,“小三阳”患者一般病毒复制水平较低,传染性相对较弱。但我国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多为“小三阳”。由此可见,以乙肝五项为标准无法很好地评价“小三阳”“大三阳”孰优孰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