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21年第2期
编号:399700
王成硕暖色调的鼻科医生
http://www.100md.com 2021年3月9日 大众健康 2021年第2期
鼻息肉,手术,患者,跟着榜样,大步向前走,三个问题,钻研十五年,从屡败屡战到硕果累累,做得更多的是劝人不做手术,学生面前,他是严苛的老师
     徐瑶

    医学的道路从来都是荆棘密布。唯有勇气与智慧并存,方能披荆斩棘。人的鼻腔有如深邃幽暗的峡谷,里面却别有洞天。他用敏锐的眼、灵巧的手和仁慈的心去探索发现,不负光阴,奔跑向前,成为国内鼻科领域临床和科研均走在前列的青年翘楚。

    最新出炉的首批青年北京学者名单中,北京市临床医学领域仅有两人入选,他便是其中之一。他就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鼻科副主任王成硕。跟着榜样,大步向前走

    2003年10月,第十届国际鼻科学大会在韩国汉城(现今的首尔)召开。那年王成硕28岁,初出茅庐。

    在他讲演结束后,外国专家提出一个关于慢性鼻窦炎Toll样受体的问题,比较尖锐。王成硕流利作答,虽然答案并不完美,但引起了在场另一位中国学者的注意。这人便是时任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所长助理的张罗副教授。会上一番短暂交流,张罗对这个年轻人印象深刻。

    3个月后,两人再次相遇,是在北京同仁医院韩德民教授的博士后面试会上。当时有4个人来面试,都很优秀,可博士后名额只有1个。张罗向韩德民教授极力推荐了王成硕。

    王成硕从此与同仁结缘。两年做博士后期间,王成硕专攻鼻过敏性疾病。那时,北京同仁医院刚刚成立过敏性鼻炎诊疗中心,一切都刚刚起步。

    15年后的今天,团队的研究已经硕果累累。从过敏性鼻炎的快速集群免疫治疗,到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病理分型,再到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分期,一个个开创性研究和行业标准问世……不仅让国内同行侧目,更让世界聆听到了同仁鼻科的声音。

    王成硕本人的成长速度也比一般人快很多。他32岁晋升副主任医师,当选北京市科技新星;3 5岁担任鼻科副主任,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42岁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4岁入选首批北京青年学者。

    韩德民院士和张罗教授当年没有看错人。王成硕常说:“我生性懒散,率性而为,之所以有如今的成绩,都是老师们的督促。总有一种榜样的力量鼓舞着我往前走。”三个问题,钻研十五年

    从临床中发现问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8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