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晚晴》 > 2009年第9期
编号:1359264
60位寿星,60座丰碑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0月10日 晚晴 2009年第9期
     赵 明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个百岁老人就是一座图书馆,一个百岁老人就是一部百年史。”

    日前,在贵阳市南明区沙冲路玉溪社区,100岁的张淑朝老人面若桃花,面对记者侃侃而谈:“我活了100岁,见证了中国的几个朝代和100年的风雨历程,是国家和社会的财富。”她再一次向记者展示了“一个百岁老人就是一座图书馆”的真谛。

    今天,新中国已经成立60周年,在历经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阵痛后,迎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明媚春天,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正在不断深入党心和民心,同时,我们的祖国正踏着建设“和谐中国”的步伐大步向前迈进。

    从第4期开始,本刊连续6期推出了“60位百岁老人见证新中国60周年”专栏,先后深入贵州各地采访了60位百岁老人。通过他们,我们阅读并体味了这60座“图书馆”里的丰富内涵,洞悉了他们在旧社会里的血泪历史,他们投身新中国建设的革命热情,以及他们在建设“和谐中国”伟大时期的幸福晚年。

    罪恶与苦难,旧社会百姓生活充满血泪

    翻开20世纪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史,不难发现,战争连年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既有外敌的入侵,也有劳苦大众为了和平与自由而进行的殊死抗争。

    就是这段特定的历史,60位百岁老人,踏着硝烟,一路向我们走来。这60座“图书馆”,向记者展示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特别印记。

    101岁的杨昌文,一个出生在江口县的农家子弟,在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前,他在旧军队里干过,抗战全面爆发之后,他毅然加入抗日队伍,奔赴抗日前线。在惨烈的对敌斗争中,不幸右手受伤,导致残疾。他用自己血与火的经历,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英勇抗击外敌的心路历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