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晚晴》 > 2014年第12期
编号:900361
论“以老养老”模式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6日 晚晴 2014年第12期
     王朝琼+汪建初

    在“银色海啸”大规模来袭之前,如何筑好海堤,应对未富先老的困境,是我们当代难以忽视也无法逃避的难题。联合国预测:中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2020年将提高到13.6%,2050年将高达30.8%。而按照惯例,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即可称为老龄化社会。2015年前后,中国劳动适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红利消失,十年后,中国根本不可能以现有方式形成一支大规模的、为三亿(二十年后是四亿)老龄人口服务的劳动大军,所以现在必须考虑“以老养老”这一出路,把“以老养老”模式作为其他养老方式的基础。目前社会上讨论的社保养老、以房养老、储蓄养老、养儿防老、养老院养老等方式不足于解决未来我国老龄人口爆炸带来的养老问题,只能靠“以老养老”模式为基础支撑其他养老方式。

    任何政策的制定都要以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为依据,无论是政府和老人,都必须坚持自力更生的社会管理哲学,避免坐享其成的福利社会心态,树立老龄人口在养老事业中的主动姿态和主体地位。应当充分发掘老龄人口的潜在资源,由依靠物力财力养老向精神文化服务发展,由依靠政府资金向老人自身贫富群体之间流动和互助发展,由依靠外部社会服务养老向老年人群自我服务发展,由依靠子女亲属向老人自我护理发展。通过建设“银色工程学院”等培训机构,提高老龄人口自我服务能力;通过“养生博物院”等保健机构,提高老龄人口自我保健能力;通过“桑榆社区”等群居网点,形成老龄人口互助体系;通过老年人自己组织的老龄文化研究机构,重塑老年文化系统,形成“以老养老”模式。

    深刻审视老龄化是发展养老事业的重要保证

    21世纪,人口老龄化是人类面对的一大挑战,我国尤为突出。随着人口结构恶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0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