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晚晴》 > 2015年第6期
编号:900179
第一个“人民公社”兴衰记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30日 晚晴 2015年第6期
     孔力

    “卫星集体农庄”诞生内幕

    1958年以前,位于河南省遂平县的岈山还是一个寂寂无名的小山乡。

    这年春天,生活在岈山脚下的一万多农民,掀起了治山治水的群众运动。然而,由于当时的27个农业社劳动力分散、物质基础薄弱,致使治山治水运动进展相当缓慢。因此,群众都有将小的农业社合为“大社”的呼声。

    1958年春,时任遂平县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的陈丙寅向信阳地区领导提出了合并农业合作社的想法,信阳地委决定先在遂平县进行试点。那时,岈山乡的领导和群众热情高涨,群众拿着血书,喊着“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请求成立大社。

    岈山农业大社的成立,在今天看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因为,由27个合作社、四万三千多人组成的这样的一个农业社,第二天就组建了农业部、公安部等机构。因当时正值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又将岈山农业大社更名为“卫星集体农庄”。

    同年6月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6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