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晚晴》 > 2015年第8期
编号:899968
救父记:一场生命的历险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30日 晚晴 2015年第8期
抢救室,心脏外科,监护室
     王二丫

    这是一个央视网记者的亲历,她是一个为救病危父亲的女儿。为了抢救父亲,她经历了一场生命的历险。个案有其极端之处,但我们想问:今天的您,如何看病?如何与医生相处?

    从镇到县:突如其来的“病危”

    我的家乡是陕西汉中的一个村落,地处秦岭南麓的群山之中。

    父亲是镇里的一名干部,不到50岁。2013年3月14日,父亲在工作中突然发病,背部撕裂般剧痛。曲折漫长而又紧张急促的救治过程自此开始。

    父亲发病后,首先接受镇卫生院医生的诊治。医生当时测得血压高压150多。对于一个有近10年高血压病史的人来说,这个值并不是那么可怕。医生实施急救后,父亲依然疼得大汗淋漓,并因憋气,脸涨得通红。医生建议他连夜转到县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县城有三家比较大的医院:人民医院、中医院、铁路医院。母亲突然想起我有个同学在中医院上班,就想请他帮忙。接到母亲电话后,我的同学跟着救护车赶来接走了父亲,并以最快的速度办理了入院的各种手续。经检查父亲被诊断为“夹层动脉瘤”,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

    当时,除了医生,在场的所有人都没听说过这个病,更不清楚其危险性。即便医生强调了病情的危急,母亲仍然从心底里无法承认这个事实。当时,父亲背部的疼痛已经缓解,人很清醒,只是脸还是憋得很红。初步确诊后,医生叮嘱让父亲少说话,严格静卧。

    我在15日上午接到家人的电话,于是立即买了北京去西安的动车票。在路上,我用手机查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了解到这种病在有8-10年高血压病史的人群中容易发生,但误诊几率很高,“真实的发病率常被低估”,很多患者还没被确诊,就会因瘤体破裂导致大出血而死亡——明确父亲的病情后,除了与陪在父亲身边的亲人和同学保持联系,我一直在寻求一切救治父亲的可能。

    从县到市:没办法,你们家属自己决定

    “夹层动脉瘤”的诊断结果,意味着父亲要想活下去,就必须尽快转院,因为县城没有哪家医院能够完成这类手术。夹层动脉瘤按照动脉内膜撕裂的程度,分为1、2、3型,2、3型的手术在汉中可以做;但如果是1型,就只能去西安做了。手术每推迟一秒,父亲体内瘤体破裂的风险就增加一分。更何况,赶赴西安,他还必须承受路途上的颠簸。

    与我通话后,同学立即联系救护车把父亲送往汉中市中心医院。更详细的检查结果出来了,是1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425 字符